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4.在“探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6V),电流表、电压表一个各一个,四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20Ω),两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20Ω 1A”、“50Ω 0.5A”),导线若干.

(1)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A端(选填“A”或“B”).
(2)闭合开关S,无论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示数约为6V,此时,电路出现的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R开路;小明排出故障后继续实验.
(3)小明先将5Ω电阻接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V,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0.4A;再将5Ω的电阻更换为10Ω电阻,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3A,小明发现电流与电阻不成反比,原因是未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接下来的操作是:应将滑动变阻器适当向A(选填“A”或“B”)移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V,同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4)若完成用四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他应该选择的滑动变阻器规格是“50Ω 0.5A”.
(5)同组小华从其他组借来30Ω电阻替换R时,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都不能使电压表示数为2V,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答出一种情况即可)

分析 (1)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大阻值处;
(2)电流表示数为零,可能是电流表断路或短路或电流表之外电路断路;电压表有明显偏转,说明电压表并联电路之外不存在断路;
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几乎不变,可能是滑动变阻器同时接上面两个或下面两个接线柱,或电路断路,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综合分析可知故障原因是与电压表并联的电阻R断路;
(3)电流表读数:首先确定使用的量程,然后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
在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应该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是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实现的;
当换接阻值更大的电阻后,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增大,然后确定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得出滑片的移动方向;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值;
(4)由欧姆定律求出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的电路电流,然后由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求出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然后选择滑动变阻器;
(6)根据串分压的知识结合欧姆定律分析造成现象的原因.

解答 解:(1)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最大阻值处;
由图知,滑动变阻器的下面接了右下端的B接线柱,所以闭合开关前,要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至A端,使其阻值最大.
(2)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说明电路是开路;电压表示数约为6V,说明电压表通过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与电源两极相连,因此是定值电阻R开路.
(3)电流表选择0~0.6A量程,每一个大格代表0.2A,每一个小格代表0.02A,电流表示数为0.4A.
小明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将滑片P滑至阻值最大处后,闭合开关S就直接读出了电流表的示数,这种操作是错误的;
他没有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必须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来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在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值Rp不变的情况下,电路中由于将5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Ω的定值电阻,使整个电路的总电阻增大,利用公式I=UR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减小;根据U=IR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的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
要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只能减小电路中的电流,所以要使电路中的电阻增大,即滑片P向A端移动增大电阻;
要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即电压表示数为:U=IR=0.4A×5Ω=2V;
(4)当20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电路电流I=$\frac{{U}_{R}}{R}$=$\frac{2V}{20Ω}$=0.1A,
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U=U-UR=6V-2V=4V,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frac{{U}_{滑}}{I}$=$\frac{4V}{0.1A}$=40Ω,
则应选规格为“50Ω  0.5A”的滑动变阻器.
(6)换接30Ω电阻时,根据串分压的知识,电压表的示数变大,为使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所需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更大,
电压表的示数无法达到2V,可能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或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太低或电源电压太高).
故答案为:(1)A;
(2)定值电阻R开路;
(4)0.4;未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A;2;
(5)“50Ω 0.5A”;
(6)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太小(或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太低或电源电压太高).

点评 本题是“探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考查了电路的连接、电路故障的判断、滑动变阻器使用及选择等,属该实验的常见问题,应熟练掌握.实验中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应用串联电路特点及欧姆定律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器材有: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电压恒为6V)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三个定值电阻(10Ω,15Ω,20Ω),导线若干.
(1)图甲是小明连接的实物电路,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

(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A(选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使与电阻(20Ω)并联的电压表示数为4V,读出电流表示数,再分别改接15Ω、10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收集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老师告诉小明有一组数据误差较大,便找来一个5Ω的电阻让他再测一组数据.当他把5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若要使电压表示数仍为4V,则实验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电路中的电流超过了电流表所选的量程.改变连接后,当电压表示数仍为4V时,电流表示数为0.8A(如图乙所示).
综合分析数据可得: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表1                 
电压U/V4
电阻R/Ω201510
电流I/A0.200.280.40
表2
电阻R/Ω10
电压U/V23456
电流I/A0.20.30.40.50.6
【拓展】小明又利用上述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将滑片从一端移到另一端的过程中,将收集的实验数据填入了表2中.
(1)分析表2中数据可得: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分析可知,小明使用的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3V,电流表量程是0~0.6A,R是分度值为0.1的电阻箱,R′是规格为“20Ω 2A”的滑动变阻器.

(1)按甲图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之前,应将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滑到b端(选填“a”或“b”).
(2)闭合开关后,改变电阻箱的阻值,再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阻箱的阻值与对应的电流表示数描在乙图中,根据所描点对应的数据可知,电压表示数为2V;若在操作中将电阻箱的阻值由1Ω调为丙图的示数,此时电阻箱的读数为5Ω,为了保持上述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应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b端(选填“a”或“b”)滑动到适当的位置.
(3)由图乙的数据可得出本实验的结论:在电压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4)同学们在交流讨论中提出,既要保证上述电压表示数不变,又要使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超过其量程,那么电阻箱的阻值最小只能调为3.3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过程中,某同学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后,该同学做如下步骤:
(1)步骤1: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闭合开关S后,调节变阻器使R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分别读出并记录对应于不同电压下的电流表示数.
步骤2: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调节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不变,分别读出并记录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表的示数.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表甲:
实验
次数
电流
(安)
电压
(伏)
10.251
20.502
30.753
表乙
实验
次数
电流
(安)
电阻
(欧)
421
512
60.54
由表甲可归纳得出的结论:电阻不变,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由表乙可归纳得出的结论:电压不变,导体中的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实验中,不断改变Rx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得到了I与R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此次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始终保持2.5V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演绎式探究--研究宇宙中的双星问题:
(1)宇宙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大小
F=k$\frac{{m}_{1}{m}_{2}}{{r}^{2}}$,其中k为常量,m1、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
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它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快慢来描述,用角速度ω来表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周期,用T表示.T与ω的关系为:T=$\frac{2π}{ω}$.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需要受到指向圆心的力叫做向心力.质量为m的物体以角速度ω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大小F=mω2r,则在m与ω一定时,F与r的关系可用图甲中的图线b表示.
(2)被相互引力系在一起、互相绕转的两颗星叫物理双星,双星是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一对恒星,各自需要的向心力由彼此的万有引力相互提供,转动的周期和角速度都相同.如图乙所示,质量为m1、m2的双星,运动半径分别为r1、r2,它们之间的距离L=r1+r2
请推理证明:周期T=2π$\sqrt{\frac{{L}^{3}}{k({m}_{1}+{m}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眼睛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取一烧杯,里面冲以烟雾,倒扣在桌上,然后在杯底放一凸透镜,用手电筒射出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入烧杯中,现象如图所示:
你发现的实验结论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烟雾的作用是:烟尘微粒对光的漫反射来显示光通过的路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等同学将两只“3.8V  0.3A”的小灯泡连接成串联电路.实验时不慎把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了,让小华惊奇的是,原来发光较弱的甲灯泡不发光了,而乙灯泡不仅没熄灭,反而更亮了.仔细观察电路后,还发现这时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压表测甲灯泡两端的电压),电源电压为4V.小华对此产生了疑问:玻璃外壳打碎后,
甲灯仍有电流通过为什么不发光呢?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以下两种猜想:
猜想1:甲灯中的电流可能小于外壳打碎前的电流.
猜想2:甲灯的实际功率可能小于可以发光的功率.
请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断定猜想1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他们判断的依据是观察到乙灯更亮了,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 的特点;所以甲灯中的电流大于外壳打碎前的电流.
(2)为了验证猜想2,由于手头没有电流表,小华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获得“3.8V  0.3A”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数据,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发光情况(如表所示),并描出了该灯泡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图象.
电压U/V00.51.01.52.02.53.03.54.0
电流I/A00.120.160.200.220.250.270.290.31
灯泡发光情况不发光发光,由暗渐渐变亮
由试题中信息和前面的讨论,可以判断猜想2是错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写出分析(计算)推理的过程.甲灯泡外壳打破后,乙灯泡仍然是完好的灯泡,符合表格中的U-I关系,此时由甲灯泡两端电压为1.6V,则乙灯泡电压为2.4V,由表格数据可知,此时电路中的电流约为0.25A,则此时P=UI=0.4W,而对于正常的小灯泡,最小的发亮功率Pmin=UI=1.5V×0.2A=0.3W,P>Pmin,因此猜想2错误错误..
(3)甲灯泡的玻璃外壳打碎后,引起灯泡从发光较弱到不发光的因素究竟是什么?
同组的小兰同学联想到,刚从炼钢炉里倒出来的钢水,温度很高发出耀眼的白炽光,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钢水凝固发出红光直至不发光.提出新的猜想:甲灯灯丝玻璃外壳打碎了后,灯丝可能因温度低 而不发光.
为了验证猜想,小华等同学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适当调高稳压电源的电压后,观察到甲灯泡灯丝发出微弱的红光,但在短时间内灯丝就烧断了.至此,你认为小灯泡的玻璃外壳有什么作用减少散热,使灯丝温度可达到白炽发光的程度 (只要写出其中的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果圆柱体的底面积为5×10-4m2,容器的底面积为1×10-3m2,则圆柱体从下表面刚好接触水面开始计算,相对容器底部向下移动2cm时,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400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