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20.0cm,底端有金属挡板)、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为了减小测量时间(填“路程”或“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填“大”或“小”).
(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两个车长的距离所用时间为1.2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0.25m/s.
(4)若保持斜面倾角不变,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出7组小车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分析 (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3)根据公式v=$\frac{s}{t}$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4)已知一个小车的长度和木板的长度,用除法计算出小车的数量,但要注意数量是整数时要减1.

解答 解:(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这样可以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大,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大;
(3)小车长15.00cm,所以两个车长的距离s=15.00cm×2=30.00cm=0.3m,所以小车的平均速度v=$\frac{s}{t}$=$\frac{0.3m}{1.2s}$=0.25m/s;
(4)已知木板长为120.0cm,小车长15.0cm,所以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最多可测由静止释放到撞击金属挡板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小车数量是$\frac{120.0cm}{15.0cm}$-1=7个.
故答案为:
(1)时间;(2)大;大;(3)0.25;(4)7.

点评 本题考查小车平均速度的测量,此题考查知识点较多,属于中等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面的探究实例中:①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②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基础上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③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数有关;④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其中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的是(  )
A.①和③B.①和②C.②和④D.③和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山东省第23届运动会山地自行车比赛项目将在济宁市万紫千红度假村举行,运动员李伟参加了小组选拔赛.图中的山地自行车为比赛用车,其相关数据见下表:李伟在某路段匀速骑行6km,耗时10min,若该路段阻力为总重力的0.0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车架材料碳纤维
车架材料体积/cm32500
车架质量/kg4.5
整车质量/kg10
单轮接触面积/cm24
李伟质量/kg60
A.李伟同学骑行的速度是36m/s
B.碳纤维车架的密度是1.8×103kg/m3
C.比赛中的山地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1.25×103Pa
D.李伟同学的骑行功率为14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某种液体,把一体积为1.25×10-4m3的金属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5N,已知该金属块的密度为6×lO3kg/m3.则该金属块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1N,液体的密度为0.8×1O3kg/m3.(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自己的房间设计了一种冬天取暖的电路模型.如图所示,只闭合开关S,灯泡L发光,发热电阻丝R1工作;温度较低时,可再闭合S1、S2,由发热电阻丝改成的滑动变阻器开始工作.电源电压为24V,R2上标有“100Ω 3A”的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流表的量程为 0~3A,灯泡上标有“12V 3W”的字样.
(1)闭合S,断开S1、S2,灯泡正常工作,求R1的阻值.
(2)S、S1、S2均闭合时,求滑动变阻器R2上消耗电功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根据人眼视物的原理,某同学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厚度的关系”,他猜想凸透镜的焦距还与凸透镜的材料和口径有关.他自制了一个口径不变的“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向“水凸透镜”中注水或向外抽水,改变“水凸透镜”的厚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将平行光源、“水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平行光源、“水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实验中,“水凸透镜”的厚度变化不宜过大,且厚度无法测量,可以通过注射器内水的体积间接反映“水凸透镜”的厚度.画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表格中要有必要的信息.
(3)实验中,调整好“水凸透镜”的厚度,使平行光源发出平行光,移动光屏找到焦点,测量出“水凸透镜”的焦距.请具体说明移动光屏找到焦点的实验操作:将光屏从离凸透镜较近的地方,沿着光具座,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观察光屏上光斑,直到这个光斑最小最亮,然后停止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控制变量的物理学研究方法,那么下列探究实例或探究环节中,采用了相同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是(  )
A.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
B.引入“光线”描述光的传播途径和方向
C.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D.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小灯泡L标有“6V  3W”字样,当开关S1、S2闭合,滑片P置于b端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求:
(1)电源的电压U;
(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1
(3)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片P置于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求此时R2的电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P、Q两物体分别放在同一桌面上,分别在FP=5N、FQ=3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确定(  )
A.物体P的速度一定大于物体Q的速度
B.若mp=mQ,则物体P一定比物体Q粗糙
C.物体P受到的摩擦力可能等于物体Q受到的摩擦力
D.物体P对桌面的压力一定大于物体Q对桌面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