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如图,2016年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着陆,为避免飞船与地面猛烈碰撞,以下措施最合理的是(  )
A.选择松软的地面降落B.临近地面时打开降落伞减速
C.临近地面时向下喷气反推减速D.飞船底部垫有硬度小的材料

分析 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合选项得出最佳答案.

解答 解:ABD.选择松软的地面、临近地面时打开降落伞减速和着陆器底部垫有硬度小的材料,都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一定程度的避免着陆器与地面猛烈碰撞,但不是最合理的方法,故ABD不符合题意;
C.临近地面时向下喷气,会产生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地面会给着陆器一个向上的作用力,向上的作用力降低了着陆器速度,达到软着陆的目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力作用的相互性,题干要求的答案是最合理答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2.作出斜面上的木块受到的重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神舟7号”飞船宇航员翟志刚的质量60kg,到达月球后的质量是60kg,他在月球上的重力是100N(是地球上的重力的六分之一).(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如图所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做“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实验,他们讨论后认为该实验有两种探究方法.

(1)第一种探究方法: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内,加入水和煤油,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的末温度,进而比较它们吸热升温的快慢.
请你评估该探究方案:
①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时间的目的是使水与沙子吸收的热量相等;
②设计思路的错误,没有控制质量相同.
实验装置中的不足是:没有用温度计测温度.
(2)请你设计出第二种实验方法:
①需要的测量仪器温度计.
②简要的设计思路.
(3)最后,他们通过正确的实验方法,得到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吸热能力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在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小阳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1: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长度有关;
猜想2: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猜想3: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粗细有关;
猜想4: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原长有关;
接下来,小阳首先选用弹簧、小球、木块和长刻度尺各一个,按照如图所示的实验进行探究.实验中木块起始位置相同,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弹簧的原长l0/cm10       10
被压缩后弹簧的长度l/cm       8       5
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cm       2       5
木块移动的距离s/cm      11     15.5
(1)弹簧将小球弹开的过程中,是将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成小球的动能;
(2)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于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弹性势能的大小转换为木块移动的距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验证猜想1;(选填序号)
(4)如果要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粗细是否有关,需要控制的变量有弹簧的材料、弹簧的原长、弹簧被压缩的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学校花样滑冰表演赛上,小华站在小明身后且都保持静止.表演开始,小华水平向左推小明,使小明加速向左滑去,与此同时小华也加速向右运动,这表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最终,小明慢慢静止下来,原因是小明受到了摩擦力力的作用,该力的施力物体是冰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撑杆跳高的过程中包含很多物理道理,如:
(1)运动员对竿施力的同时也被撑杆弹起来,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弯曲的竿具有弹性势能;
(3)运动员最终会落向地面,是由于运动员受到重力作用;该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B到A滑动的过程中,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R1的阻值是20ΩB.电源电压是18V
C.该电路的最小功率为2.8WD.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是7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对下列情景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向墙上按图钉时,手对图钉帽产生的压强等于图钉尖对墙壁产生的压强
B.课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课本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建筑工人砌墙时,利用重垂线可以把墙砌直,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宇航员登上月球时,他的质量比在地球上时的质量减少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