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2014年6月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在大运河上正在举行龙舟赛如图,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解: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鼓声是通过空气传给岸上的观众的,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故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运动员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鼓面的响度越大,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观众能够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1)如图所示的日晷是通过观察直杆在阳光下影子的方位和长短来确定时间,其中影子的形成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
(2)由于光线照射到人的脸、衣服等上面产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所以老师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同学们.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薄茶色玻璃板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两段相间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
(3)选择茶色玻璃板而并非平面镜的目的是 .
(4)选择薄玻璃板而不选择厚玻璃板的目的是 .(选填“使成像更清晰”、“减小实验误差”或“避免实验偶然性”).
(5)选择了薄茶色玻璃板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无论怎样一动另一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的原因可能是 .
(6)某同学实验时发现看到蜡烛A的像不淸晰,于是他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他这样做 (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淸晰.
(7)若选用跳棋代替蜡烛,难以找到像的位罝,该怎么办 .
(8)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
“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由此证明平面镜成 (选填“实”或“虚”)像.
(9)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物理探究性学习”的两个活动小组,分别利用“烟”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1)甲小组:在探究“光的传播”实验中,发现光的传播路径不属于观察,他们将一个透明的圆筒型密闭盒中充入烟,然后让手电筒的光线从圆筒中穿过,就能清晰看到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图甲).该实验时利用光遇到空气中小的固体颗粒发生 ,使光进入人的眼睛,人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
(2)乙小组:在空的可乐瓶中注入浓烟,点燃一支蜡烛,把瓶口对准蜡烛的火焰,并保持适当的距离,拍动瓶底,可以看见“烟圈”一个一个的“射出”,并能把火焰“吹灭”(如图乙),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波能传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然后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观察到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 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如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 (“强”、“弱”、“不变”),进一步推理说明 不能传播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