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利用滑轮组将重物提起,
①请你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②若已知人的拉力为125N,物重20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分析 (1)滑轮组的绕法要求最省力,就要求承担物体重力绳子股数要最多,且人在地面向下拉绳子,同时考虑这两个方面画出滑轮组最省力的绕法;
(2)已知拉力、物重和绳子的段数,利用η=$\frac{{W}_{有}}{{W}_{总}}$=$\frac{Gh}{FS}$=$\frac{Gh}{Fnh}$=$\frac{G}{nF}$计算机械效率.

解答 解:①由图可以看出,人站在地面拉动绳子,因此绳子的拉动方向应向下,因此确定自由端的绳子,然后依次向内绕.如图所示:

②已知拉力F=125N,物重G=200N,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frac{{W}_{有用}}{{W}_{总}}$×100%=$\frac{Gh}{Fs}$×100%=$\frac{Gh}{Fnh}$×100%=$\frac{G}{nF}$×100%=$\frac{200N}{2×125N}$×100%=80%.
故答案为:①如上图所示;②80%.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滑轮组的组装情况,在组装滑轮组时,可以从定滑轮或动滑轮绕起,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关于继续效率的计算,应根据已知量,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过程中,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一杯水倒掉一半B.铁丝扭弯
C.冰融化成水D.水温从100℃降低到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1)如图1所示,一个跳伞运动员在伞未打开之前加速下落,他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小于他和伞的重力(大于/等于/小于).当打开伞一段时间后,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已知人和伞的总重为750N,此时人和伞受到的阻力大小为750N,方向为竖直向上.
(2)如图2所示,物体A重30N,用F等于50N的力垂直压在墙上静止不动,则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30N;当F增大到60N时,A所受的摩擦力是30N;物体B重30N,受到F等于20N的水平推力静止不动,则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是20N,当F增大到40N时,物体B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B所受的摩擦力是40N.
(3)如图3所示,要使重为20牛的物体A保持与水平地面成45°角的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应对物体施加20牛的力,此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现代海战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战略意义,某航母舰长302m,舰宽70.5m,满载时吃水深度(水面到航母底部的深度)约为10m,满载排水量67000t,(ρ海水=1.03×103kg/m3)求:
(1)该航母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约为多少?
(2)航母满载时底部受到海水的压强约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在“关爱我们的校园”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用砂纸清除校园周边的“小广告”.砂纸擦除过程中感觉砂纸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它的内能.改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是热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物质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通常情况下气态很容易被压缩,而固态、液态很难被压缩.试用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解释这一现象:气态分子间距离大,作用力小,固态、液态分子间距离小,作用力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关于汽车涉及到的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匀速转弯时,汽车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B.汽车静止时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汽车轮胎表面有凹凸的花纹,是为了增大与路面的摩擦
D.载重型卡车的轮子比小汽车多,是为了减小对路面的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斜面是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下面是某同学针对斜面问题进行的理论研究的过程.请你帮他完成“理论论证”.
提出问题:使用斜面为什么可以省力建立模型:如图1所示,斜面的长为L,高为h,沿光滑斜面匀速向上拉动重为G的物体,所用拉力为F.
(1)理论论证:运用功的原理证明:F<G.
(2)理论拓展应用:山地自行车运动员骑自行车爬坡时,常走S形,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张老师在物理课上让同学们做了两个实验:
①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
②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同学们能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有些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尽管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但是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于是有些同学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为了纠正这位同学的错误认识,你能将实验进行改进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吗?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放一些小纸屑或米粒.
(3)王明、李丽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王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把正在响的门铃放在玻璃罩内,可听到铃声.从罩内向外抽空气.随着抽气的进行,铃声越来越小.(填“大”或“小”),把空气再充入罩内,又听到铃声.由此推理出结论:真空不能(选填“能”、“不能”)传声.同时也说明猜想①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得出结论; C、分析归纳; 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王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EADCB.(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