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1所示,在日常生活中,两个小孩能提起的一桶水,一个大人就能提起来.物理学中将大人对水桶的拉力F称为两小孩对水桶的拉力F1、F2    ,将F1、F2称为F的    .这是因为   
某学习小组观察到图中两小孩对水桶的拉力方向是倾斜向上的.为了研究这种情况下两小孩对水桶的拉力F1、F2的大小之和是否还等于大人对水桶的拉力F的大小,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
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画板上,另一端拴上细线通过定滑轮悬挂钩码使橡皮筋伸长到O点,记下此时细线对橡皮筋的拉力F大小和方向;然后用两细线互成一定角度通过定滑轮悬挂钩码使橡皮筋仍然伸长到O点,记下此时两细线对橡皮筋的拉力F1、F2大小和方向.

(1)若使用的钩码质量为50克,取g=10N/Kg.上图是某次实验时得到的实物图片,测得两细线间的夹角为90°,请在右边方框(如图3)内分别作出力F、F1、F2的图示.
(2)由实验探究可以得出:
①当F1与F2的方向不同时,它们的大小之和与它们的合力大小   
②假设保持两根细线分别悬挂4个和3个钩码不变,通过调整两个定滑轮位置,使两根细线的夹角由90°逐渐变为零度,则橡皮筋的伸长量将    ;说明两根细线的拉力F1与F2的合力将   
③由上述分析可得出:两个力的合力与    有关.
【答案】分析: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做分力.
(1)先画出F1、F2的图示,然后利用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出合力F的图示;
(2)①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最大,反方向二力的合力最小;
②同一直线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最大;
③根据①②出现的现象分析合力与那些因素有关.
解答:解:两个小孩共同提起一桶水,而大人一个人就可以提起,就是说大人用的力与两个小孩用的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大人对水桶的拉力F称为两小孩对水桶的拉力F1、F2的合力,F1、F2称为F的分力.
(1)一个钩码的重力:G=mg=0.05kg×10N/kg=0.5N,
根据图1可知,合力F=5G=5×0.5N=2.5N;
根据图2可知,分力F1=4G=4×0.5N=2N,F2=3G=3×0.5N=1.5N;如下图所示:

(2)①F1+F2=2N+1.5N=3.5N>2.5N,因此当F1与F2的方向不同时,它们的大小之和与它们的合力大小不相等;
②当二力的夹角由90°逐渐变为零度时,合力最大,因此橡皮筋的伸长量增大,说明两根细线的拉力F1与F2的合力将增大;
③根据①②可知,合力的大小与分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有关系.
故答案为:合力;分力;作用效果相同.
(2)①不相等;②增大;增大;③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点评:本题探究互成角度二力合力的影响因素,知道用等效替代法研究力的合成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射洪县模拟)如图1所示,在日常生活中,两个小孩能提起的一桶水,一个大人就能提起来.物理学中将大人对水桶的拉力F称为两小孩对水桶的拉力F1、F2
合力
合力
,将F1、F2称为F的
分力
分力
.这是因为
作用效果相同
作用效果相同

某学习小组观察到图中两小孩对水桶的拉力方向是倾斜向上的.为了研究这种情况下两小孩对水桶的拉力F1、F2的大小之和是否还等于大人对水桶的拉力F的大小,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
将橡皮筋一端固定在画板上,另一端拴上细线通过定滑轮悬挂钩码使橡皮筋伸长到O点,记下此时细线对橡皮筋的拉力F大小和方向;然后用两细线互成一定角度通过定滑轮悬挂钩码使橡皮筋仍然伸长到O点,记下此时两细线对橡皮筋的拉力F1、F2大小和方向.

(1)若使用的钩码质量为50克,取g=10N/Kg.上图是某次实验时得到的实物图片,测得两细线间的夹角为90°,请在右边方框(如图3)内分别作出力F、F1、F2的图示.
(2)由实验探究可以得出:
①当F1与F2的方向不同时,它们的大小之和与它们的合力大小
不相等
不相等

②假设保持两根细线分别悬挂4个和3个钩码不变,通过调整两个定滑轮位置,使两根细线的夹角由90°逐渐变为零度,则橡皮筋的伸长量将
增大
增大
;说明两根细线的拉力F1与F2的合力将
增大
增大

③由上述分析可得出:两个力的合力与
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阜新)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
B
B
(选填“A”或“B”)部分.
(2)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98
℃.水沸腾时需要
热,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保持不变
保持不变

(3)水沸腾时烧杯上方出现了大量“白气”,“白气”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液化
液化

(4)某组同学在相同条件下,用不同质量的水进行两次实验得到如图2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质量较大的是
b
b
(选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小红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桌面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前5cm处,烛焰高8cm,可以看到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没有点燃且与A等长的蜡烛B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直到B和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1所示.在此实验中: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取两支等长的蜡烛目的是:
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如果在图中蜡烛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
没有
没有
(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选填“实”或“虚”).
(4)把与A蜡烛同样大小的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B和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
物像大小相等
物像大小相等

(5)在确定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
A
A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以此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等效替换法
等效替换法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换法”).王刚同学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6)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
较暗
较暗
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7)小成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
不可能
不可能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8)小成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
30cm
30cm
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9)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10)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2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将对应的像点和物点相连,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距和物距并进行比较

(11)细心的小红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1所示.在此实验中: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大小
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不能
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
不变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在实验室里,小明和同学们做如图2所示的实验.他们使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接着在不同材料的水平表面上继续运动.实验完毕后,同学们讨论时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他们回答:
①为什么要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小车进入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小车进入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②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力是否平衡?
不平衡
不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