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B. 居民区附近的高架桥两侧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超声波等信息来判断地震方位和强度,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

D. 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统称声

【答案】D

【解析】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故A错误。

B.居民区附近的高架桥两侧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次声波等信息来判断地震方位和强度,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统称声,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图乙中,水中的笔变弯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图丁中,荷花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底面积为,重为的柱形容器,容器内装有深的某液体。将一体积为的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示数为,让物体从液面上方逐渐浸入直到浸没在液体中(如图),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柱形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筒内液体没有溢出,物体未接触容器底,),求: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

(2)筒内液体密度;

(3)物体浸没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辆小车正以10m/s的速度行驶,开到山崖前鸣笛,2.5s后听到回声,求:小车鸣笛时与山崖的距离是多远.(声音的速度为340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你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
B.你的指甲宽度约为1dm
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D.人正常眨一次眼睛所用时间约为10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有如下器材:电压表、电流表、开关、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是2.5 V电阻约9 Ω的小灯泡、标有“20Ω,1.5A”的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如图甲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连线不得交叉,电流表的量程选择要恰当)___

(2)甲组同学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检查后,发现连线正确,请你找出实验中操作不当之处是________

(3)乙组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A.更换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4)调节滑动变阻器,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此时的电阻是_______Ω(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小明分别测出了灯泡在暗、亮、很亮三种情况下灯泡的电阻值,发现阻值差异很大。他检查操作过程无失误,造成这种结果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实验中也用到这种放大思想的是

A. 用示波器观察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波形

B. 将小铁屑均匀洒在磁体周围,通过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来认识磁场

C. 让不同的小球从相同高度同时下落,通过落地的先后判断运动的快慢情况

D. 将不同的电阻丝分别接到同一电路中,通过比较电流的大小来比较电阻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图甲中A、B、C三种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是;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图丙是老师根据两组同学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描绘出对应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说明此时当地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选填“升高”或“不变”).
(3)由图丙可知,两组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晓琳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
(1)实验时,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2)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表所示.由此可得结论:在反射现象中,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15°

2

30°

30°

3

60°

60°


(3)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 , 此时,在纸板B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看到光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