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如图所示,实心正方体A放置在水平面上,A的边长为0.5米,A的密度为8×103千克/米3,求:
(1)物质A的质量m.
(2)物质A对地面的压强p.

分析 (1)知道边长,先利用正方体公式计算出体积,利用m=ρV计算出物体的质量;
(2)已知正方体质量,利用公式G=mg得到重力;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求出受力面积,再根据压强公式求出对地面的压强.

解答 解:
(1)实心正方体体积:V=L3=(0.5m)3=0.125m3
由ρ=$\frac{m}{V}$得,
正方体的质量:m=ρV=8×103kg/m3×0.125m3=1000kg;
(2)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mg=1000kg×9.8N/kg=9.8×103N,
受力面积:S=(0.5m)2=0.25m2
对地面的压强:p=$\frac{F}{S}$=$\frac{9.8×{10}^{3}N}{0.25{m}^{2}}$=3.92×104Pa.
答:(1)该物体的质量为1000kg;
(2)对地面的压强为3.92×104P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压强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是一道基础题,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如图1所示),奔向38万千米外的月球;12月15日4时35分,“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号”巡视器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实现了中国人嫦娥奔月的梦想.
(1)玉兔抵月除留下深深的“足迹”,也在阳光中留下美丽的“倩影”,(如图2所示),“倩影”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的结果;
(2)“嫦娥登月”让人联想到“小猴捞月”的故事,如果井水深10米,则“井中月”距离水面等于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
(3)据介绍,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后,将进行两器互相拍照“留影”等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然后再将信息传回地球.这里的“留影”是指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不能利用声波传回信息的原因是真空不能传声.(保留2位小数);
(4)接下来的3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玉兔月球车要在月球高达300摄氏度的温差等恶劣的环境下探测,请展开想象,说句和玉兔相关的话(可以是赞叹、感慨或是担忧):玉兔,在如此巨大的温度差范围内还能完成探测任务,你简直是太厉害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调节天平平衡时,某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面上后,发现天平如图甲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应是:①首先将游码放在零刻线,②然后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中央的刻度线.在进行第②步调节时,发现指针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填“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a)所示,两个电阻R1、R2串联连接在电源两端,且R1>R2;接着将R3、R4两电阻并联在相同电源的电路中,如图(b)所示.设R3=R1、R4=R2,两电路闭合电键后,则消耗电能最多的是电阻(  )
A.R1B.R2C.R3D.R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小灯发光较暗.一段时间后,小灯明显变亮,且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比值不变,据此判断电路故障是R短路.将电流表与电阻R的位置对换后,则电表示数保持不变的是电流表(选填“电流表”、“电压表”或“电压表和电流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为了探究容器中漂浮在液面上的冰块完全熔化前后液面变化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同学们组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他们选用了不同质量的冰块,分别装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水的体积均为300cm3,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体积均为300cm3不同液体重复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表三中
表一
实验序号冰的质量(克)放入冰块水的体积(厘米3冰熔化后总体积
(厘米3
160360360
290390390
3150450450
表二 液体(ρ液体=1.2×103kg/m3
实验序号冰的质量(克)放入冰块液体的体积(厘米3冰熔化后总体积
(厘米3
460350360
590375390
6120400420
表三 液体(ρ液体=1.5×103kg/m3
实验序号冰的质量(克)放入冰块液体的体积
(厘米3
冰熔化后总体积
(厘米3
760340360
890360390
9120380420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数据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水中的冰块,冰块完全熔化后体积不变,冰块完全熔化前后容器中液面没有变化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或5或6,的数据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漂浮在密度为1.2×103kg/m3的液体中的冰块,冰块完全熔化后体积增大,容器中液面上升.
(3)分析比较表二和表三中的4和7(或5、8或6、9)数据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冰块,漂浮在不同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冰块完全熔化前后容器中液面变化越大.
(4)同学们在得到了上述结论后,猜想:漂浮在液面上的冰完全熔化前后,容器中液面的变化情况还有一种可能,为了验证猜想,所选择液体密度范围是ρ<ρ<ρ. 
(5)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放入冰块前后液面上升的体积V1、冰完全熔化的前后液面上升的体积V2与液体密度ρ液体、水的密度ρ之间的关系是:$\frac{{V}_{1}}{{V}_{2}}$=$\frac{{ρ}_{水}}{{ρ}_{液}-{ρ}_{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伏特,电阻R的阻值为5欧姆,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2A”字样,当滑片由A端滑动B端的过程中(  )
A.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断变大B.电阻R的功率不断变小
C.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不断变大D.滑动变阻器的功率不断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 如图所示,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小明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到距凸透镜15cm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3)摘掉眼镜的小明观察像时,离光屏很近才看清烛焰的像,则他的眼镜是凹透镜.
(4)如果用凸透镜做照相机的镜头,物体离透镜需要在20cm以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清明小长假,小乐和同学到“天下第一泉”景区游玩.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小乐发现许多与物理相关的现象并给同学做出解释如下,其中合理的是(  )
A.五龙潭花香阵阵,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划桨荡舟大明湖,利用了省力杠杆的知识
C.垂柳倒影趵突泉,是利用光的折射形成的
D.护城河航线上的船闸,运用连通器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