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这一原理制成了投影仪
B. 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象,且像逐渐变小
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会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D.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适当移动光屏也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答案】B
【解析】A. 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f<u<2f,v>2f,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或投影仪利用了此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故图示不照相机机的原理图。故A错误;B. 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远像近像变小,则若将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且像逐渐变小,故B正确。C.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D. 由图可知,f<u15cm<2f,则7.5cm<f<15cm,当将蜡烛放在刻度线45cm处,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故D错误。故选B.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小丽在“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图
(1)小丽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为了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该通过图中的______两次实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2)通过实验小丽得出结论: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受力面积有关.小丽的结论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3)在生活中,书包的背带做得又宽又大,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来减少压力作用的效果;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来增加压力作用的效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用手指压塑料尺,可以观察到尺发生弯曲.对于此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 手指对尺产生的弹力作用在尺上
B. 手指对尺产生的弹力是由于手指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 尺为了恢复原状而产生弹力,其方向向下
D. 手指对尺的弹力与尺对手指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一个饮水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a、b是出水管的两端,壶内水面低于出水管的a端,活塞与壶口接触紧密且能自由移动。用力F向下压活塞,在水从a端匀速流出来(壶内水面始终高于b端)的过程中,壶内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则( )
A. 壶内气体的压强大小不变
B. 壶内气体的体积逐渐变小
C. 向下压活塞的力F逐渐变大
D. 壶底内表面所受的压力大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图甲中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A.28cm B.18cm C.8cm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
(3)若步骤(2)中未调整光屏的位置,则需在凸透镜前加一个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像。
(4)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的清晰的像是图丙中的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和重视,激励了科学家们的探索热情,他们让电流通过弯成各种形状的导线,研究电流产生的磁场。
同年10月,安培在法国科学院的例会上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做好的螺线管中央穿一细线,把它悬挂起来,从理论上分析,螺线管通电后产生磁场的N极会指向地理______附近
选填“南极”或“北极”
,进一步研究发现,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______磁体的磁场相似。
如图乙所示,在螺线管内插一个铁芯,当电流通过螺线管时,螺线管中的铁芯就被电流的磁场______,使它的磁性______,我们可以通过______来判断磁场的场强,当电路断开时,它们的磁性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四幅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太空中的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图乙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会发生振动,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图丙中,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 图丁中,B 超检查身体是次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用小锤敲打音叉发声。
(1)图甲: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一切发声体都在___________。
(2)图乙:仍然看到小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传播需要________,同时也说明了声能够传递_____;如果把整个装置放到真空中做这个实验,还会看到小球被弹开吗?______。
(3)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__(填“类比法”、“转换法”或“等效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