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l)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确定像的位置
确定像的位置

(2)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 和B 的要求是完全一样,这是为了
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
(4)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将
不变
不变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是实像能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
(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蜡烛A 和B 的要求是完全一样,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平面镜成虚像,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不能承接到像.
(4)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大小不变,蜡烛的像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便于比较物像大小;(3)不能;(4)不变.
点评:(1)掌握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各器材选择和操作的目的,例如为什么选择薄透明玻璃板、为什么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玻璃板为什么要竖直放置、刻度尺的作用等.
(2)人离平面镜越近感觉像越大,像的大小实际上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只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架在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大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较黑暗
(较明亮/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2)为了保证实验效果,他们应选择
较薄
较薄
(较薄/较厚) 的平板玻璃做实验.
(3)选择合适的玻璃板后,点燃蜡烛A,并调节蜡烛B的位置,该同学发现无论怎样在刻度尺上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其与蜡烛A的像重合,这是由于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造成的.
(4)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
距离
距离
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大小
大小
的关系.
(5)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小明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有一个蜡烛的像,从而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实像
实像
(“实像”或“虚像”).请问小明应怎样做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直接观察光屏
直接观察光屏

(6)如表是该组记录的有关数据:
镜后蜡烛和像是否重合 物体到镜面的距离/cm 像到镜面的距离/cm
重合 5 5
由表中数据能否得出:“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写出理由.
(7)镜前观像:如图2请找一找,小宇同学(如图甲)在平面镜中的像应是图中乙哪一个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用两段等长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把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

(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到平面镜距离
到平面镜距离
关系.
(3)用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大小
大小
关系.
(4)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较黑暗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如图眼睛应该在玻璃板的
右方
右方
(填“左方”或“右方”)观察蜡烛A的像.移去蜡烛B,并在B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确定像的位置的方法叫做
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
(5)小明能看到A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这是光的
反射
反射
现象,他同时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B,这是光的
折射
折射
现象.
(6)若现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
2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暗
较暗
(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2
2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实验时点燃蜡烛A,蜡烛B
不要
不要
(选填“要”或“不要”)点燃,当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
A
A
蜡烛这一侧观察(选填“A”或“B”).
(3)小心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
相等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垂直
垂直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相等
相等

(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5)如果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台面平放一把刻度尺与玻璃板垂直,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明选择透明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便于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便于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较黑暗
较黑暗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大小
关系;
(3)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到平面镜距离
到平面镜距离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不能
接收(填“能”或“不能”)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5)小明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
不变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使点燃的蜡烛在某一位置,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不合理
不合理
;理由是:
只从一组数据不能找到普遍规律,至少要测三组以上
只从一组数据不能找到普遍规律,至少要测三组以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是小明和他妹妹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必须二者等大,这是为了便于
 
,准备运用物理学中
 
法的科学方法来探究本实验;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日常用的平面镜这是为了便于透过玻璃板观察
 

(2)小明应在
 
(填“A”或“B”)侧来观察A的像,并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若测得的数据已填入下表,但遗漏两个数据,现请你补填进空格.
次数 像到镜的距离(cm) 物到镜的距离(cm)
1 10 10
2
 
15
3 18
 
(3)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