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利用如图所示器材进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
(1)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当卡片平衡时,从钩码质量看,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相等.
(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旋转,释放时观察其是否保持平衡.
(3)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4)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卡片的重力可以忽略.(选填“可以”或者“不可以”)

分析 (1)钩码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对小卡片施加一个拉力的作用,左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一个向左的拉力,右端的钩码对小卡片施加了一个向右的拉力,拉力的大小等于钩码的重力;
(2)要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可以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
(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
(4)实验中,用到了小卡片,是因为小卡片的质量很小,其重力远小于卡片受到的拉力,重力可以忽略.

解答 解:
(1)保持两个拉力在同一直线上,调整细线两端的钩码,当两端钩码的质量相等时,对小卡片的拉力相等,小卡片平衡;
(2)为了验证两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保持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不变,用手将卡片转过一定角度,并保持两个拉力方向相反,松开手后观察小卡片能否平衡;
(3)当小卡片平衡时,用剪刀沿虚线迅速剪断小卡片,由于二力不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两侧钩码落下,说明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必须在同一物体上;
(4)由于小卡片的质量很小,重力远小于卡片受到的拉力,所以选用轻质小卡片目的是忽略卡片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故答案为:
(1)相等;(2)旋转;(3)作用在同一物体上;(4)可以.

点评 本题考查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解答本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015年6月1日晚,一艘载有456人的“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湖北石首段因遭遇龙卷风倾覆(如图所示),最终江水灌满船舱,客轮的重力大于(填“大于”或“小于”)所受浮力而下沉.事故因分析,客船刚好撞上龙卷风漩涡中心,在龙卷风中心形成一个急速上的漩涡且气压极低的区域,因为龙卷风中心漩涡流速大压强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物理课上,同学们正在进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老师为每小组提供的器材如图所示,其中第六小组的任务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同组同学经过激烈讨论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表格中的示例是已完成的一个实验,请你再写出两个不同的实验.根据示例的要求,将表格中的空白填写完整.

实验选用的器材操作方法观察到的现象
实例去皮熟鸡蛋两个、细棉线、粗毛线、相同的钩码四个在细棉线和粗毛线的两端各挂一个钩码,将两条线各压在一个鸡蛋上用细棉线压鸡蛋时,切入的更深一些
实验一
实验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用手指同时压住铅笔两端做实验,该实验不能验证以下哪条物理观点(  )
A.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有关B.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的某些部位长成了特殊的形状;生活、生产中机械和交通设施也做成一定的形状以适应实际需要.那么图示中达到了减小压强效果的是(  )
A.
啄木鸟的喙能插入坚硬的树皮
B.
载重汽车有许多轮子
C.
盲道上铺有凸起花纹
D.
注射器的头很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B.教室里黑板的长度大约20m
C.一般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200kgD.用手托住两个鸡蛋的力约为1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一辆卡车空载时行驶速度为26m/s,满载货物时行驶速度为19m/s,满载货物时车的惯性比空载时大.(选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小球重20N用力的图示作出小球静止在水面上时所受重力和浮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如图所示,同时用力F1和F2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C和D,若滑轮重及摩擦不计,滑轮B可以看作省力杠杆(选填“A”或“B”);力F1=2 F2 (选填某数值).两个重物相对地面以速度相同上升2m,若以物体C参照物,物体D是静止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以B轮为参照物,E点整个过程上升2 m.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