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关于自行车的部件设计及骑行过程中的操作,主要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轮胎上的花纹 B. 车轴处装有滚珠轴承
C. 刹车时用力捏闸 D. 脚蹬表面凹凸不平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小组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在调整过程中,他们发现光屏上承接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应向___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调整光屏。调整后,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_处。
(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_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3)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洗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的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它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它能把来自物体的光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___(选填“实”或“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时,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____________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________℃.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 0 | 3 | 6 | 9 | 12 | 15 | 18 | 21 | 24 | 27 | 30 | 36 |
凝固点(℃) | 0 | ﹣2 | ﹣4 | ﹣6 | ﹣8 | ﹣11 | ﹣15 | ﹣18 | ﹣17 | ﹣1.8 | ﹣0.4 | 0 |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____(准确/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冰/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某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
(1)先将点燃的蜡烛、光屏分别置于光具座上透镜的两侧,再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 .
(2)将蜡烛先后;两次放置在25cm和35cm处,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位于光具座上的 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大.
(3)若蜡烛远离凸透镜,还想再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应将光屏适当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
(4)随着蜡烛不断燃烧,光屏上烛焰像的位置会逐渐发生偏移,为了使像扔能成在光屏中央,则可以适当地将凸透镜向 (选填“上”、“下”、“左”、“右”)调整来实现.
(5)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标尺45cm刻度线处,这时应从 (填“左”或“右”)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此时观察到像的性质是 .
(6)如果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以后,不小心将一个不透明的小圆纸片贴在凸透镜的中央,则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所成的像 .
A.中央有个黑斑 B.变亮,且完整 C.变暗,但完整 D.残缺不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某同学找来不间材质的物体A和物体B若干个做实验.
(1)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该同学通过旋转右侧的平衡螺母使得天平平衡(如图甲所示).老师指出这样操作错误,这是因为 .
(2)该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 g.
(3)经过一系列实验该同学得到了多组数据,很据数据分别画出了物体A和物体B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不同物质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选填“相同”或“不同”)正因为如此,物理学引入了“密度”概念,由图象丙知:实验所选用物体A的密度为 kg/m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成语“声如洪钟”形容说话或歌唱时声音洪亮,它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洪亮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到人耳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是一名天文爱好者,他淘到一小块“陨石”,但它的真实性难以确认.小明对这块“陨石”的密度进行了测量:
(1)他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使天平平衡,然后将“陨石”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当加入最小砝码时,发现指针指在盘中央刻度线如图所示,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
(2)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如图乙所示,则“陨石”的质量为 g.
(3)小明查阅资料发现“陨石”有吸水性,经思考后,他先将“陨石”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足够长时间,再取出来擦干表面的水,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图丙所示,他这样做的目的可以避免因“陨石”吸水而使其密度测量值偏 ;小明测出“陨石”的密度ρ= kg/m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