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重庆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人类记录信息的方法很多,请举出两种现代人类记录信息的方法:
(1) ;
(2) 。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河南预赛)节能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小强要测量一盏节能灯的额定功率,他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照明电路,将标有“220V60W”的白炽灯L1和标有“220V4W-40W”的节能灯L2正确接入电路中,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两盏灯都正常发光,且在2000s内,标有1800r/kWh的电能表转了71转。试问:
(1) 节能灯的发光功率是多少?
(2) 当开关S1和S2都断开时,小明将图乙所示的电路插入照明电路的插座内。超导限流器是一种短路故障电流限制装置,它的电阻R随电流I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L为用电器。为使用电器短路后电路仍能保持稳定状态,超导电阻R应满足什么条件?
(3) 在R满足一定条件时,有人把超导限流器称为“不断电保险丝”,请你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2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图4甲所示的热熔胶枪是一种装修工具,用于材料涂胶。它的内部有2只相同的PTC(正温度系数)加热元件,其工作电路如图4乙所示,扣动扳机能使固体胶条向前挤压,联动开关S同时掷向A、B,枪口冒出胶液,松开扳机,联动开关S同时掷向B、C。单只PTC元件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如图4丙所示。关于PTC元件的工作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扣动扳机,两只PTC元件串联在电路中
B.松开扳机,只有一只PTC元件接入电路
C.松开扳机,当温度为80℃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55W
D.扣动扳机,当温度为180℃时,1min电路消耗的电能为480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红一直不明白:在光纤通信中,光信号是怎样经过漫长而又曲折的线路,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的呢?后来通过“探究光纤怎样传输光信号”的活动中,她终于明白了:光信号在光纤中( )
A.是靠光纤壁不断地反射而向前传播
B.就像电流沿弯曲导线那样传播
C.就像水流沿弯曲水管流动那样传播
D.是靠光纤壁不断地折射而向前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9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所有运动场馆都安装了光纤网络。场馆中光纤的主要用途是( )
A.输电 B.通信 C.导热 D.照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第15界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当李老师最后离开计算机房要去关闭总电闸时,发现电能表(如图8所示,的转盘仍在缓慢地转动。他用手表粗略地估测了 一下.1 min转盘转动了5r。检查发现,原来机房内还有20台电脑显示器处于待机状念。请你算一算1台电脑显示器的待机功率约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试题).动车组列车进站前的减速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再生刹车”技术,速度从250km/h减至90km/h,这期间停止动力供给,列车依靠惯性继续前行,并带动发电机发电;第二阶段采用机械刹车,速度从90km/h开始不断减小直至停止;关于列车进站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减小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即电能等于减小的动能。
B.第一阶段减小的动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电能,即电能小于减小的动能。
C.第二阶段减小的动能主要转化为内能,且内能等于减小的动能。
D.第二阶段减小的动能主要转化为内能,且内能大于减小的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同学们学习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后,知道热电站既能发电,又能供热,随着热电站技术不断更新,煤的燃烧程度比传统火电站更充分.为深入了解,他们对某热电站进行调查,获取信息如下:
工作时间 | 燃煤 | 发电总功率 | 废气 | |
××热电站 | 20 h | 4000 t | 5×105kW | 向周边居民供热 3.4×1013J |
(1)①4000t煤完全燃烧放出多少热量?②20h发电多少千瓦时?(q煤=3×107J/kg)
(2)该热电站的能量利用率是多少?
(3)请你结合以上信息,写出提高热电站能量利用率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龙同学重500 N,游泳时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他站立在水中快要浸没时,脚几乎没有受到池底的支持力。此时他受到的浮力约为 N。身体的密度约为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