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学习凸透镜成像时,组装并调节实验器材进行演示实验,光屏上有时可以找到缩小的烛焰像,有时可以找到放大的烛焰像.
(1)基于以上事实,同学们推测光屏上应该还能找到等大的烛焰像.
(2)为了探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的规律,全班同学进行分组实验,某小组从不同凸透镜中选用了焦距为10厘米的透镜进行实验.下表是他们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1
 
 物距(厘米)
 60.040.0 30.0 20.0 18.0 16.0 14.0 8.0 6.0 
 像距(厘米) 11.813.4 15.2 20.0 23.0 26.5 35.0 /
 
 光屏上成像情况
 缩小缩小 缩小 等大 放大 放大 放大 光屏上不成像 
①分析实验序号1-7中像距随物距的变化关系可初步得出:物体通过同一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
②小组同学将表中物距的数据,分别与凸透镜1倍焦距及2倍焦距值进行比较好后,可初步归纳得出:当物距满足大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像;当物距满足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的像是放大的.
③实验序号4中的数据支持同学们的推测,但要验证其是否具有普遍性,下列拟进一步探究的方案中,合理的是BC.
A.改变物距的大小再进行多次实验
B.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C.与其他小组的实验数据交流.

分析 (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2)①分析表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即可判断;
②焦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放大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③多次测量找普遍规律.

解答 解:(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知:倒立的实像可以是放大的、缩小的也可以是等大的;
(2)①分析比较1-7中像距随物距的变化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或物距变小,像距变大;
②将表中物距的数据,分别与凸透镜1倍焦距及2倍焦距值进行比较好后得:
焦点是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焦点以外是实像,以内是虚像,所以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是成倒立的实像;
二倍焦距是放大与缩小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以外是缩小的像,以内是放大的像,所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由表中的实验4知当u=v=20cm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为了找普遍规律应选用焦距不同的透镜多次实验或与其他小组的实验数据交流,故选BC.
故答案为:(1)等大;(2)①物距越大,像距越小;②大于一倍焦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③4;BC.

点评 此题即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又考查了同学们对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能力,难度较大,认真的分析数据,抽取出数据中的有用信息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一张纸片上剪出一个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片上,光线通过方形孔在地面上照出的光斑形状
(  )
A.一定是方形的B.一定是圆形的
C.可能是方形的,也可能是圆形的D.既不是方形的,也不是圆形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力传感器在电子秤中的应用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

常见的一种力传感器由弹簧钢和应变片组成,其结构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弹簧钢右端固定,在其上、下表面各贴一个相同的应变片.若在弹簧钢的自由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F,则弹簧钢发生弯曲,上应变片被拉伸,下应变片被压缩.力越大,弹簧钢的弯曲程度越大.
应变片结构如图乙所示,其中金属电阻丝的阻值对长度变化很敏感.给上、下金属电阻丝提供相等且大小不变的电流,上应变片两引线间电压为U1,下应变片两引线间电压为U2,传感器把这两个电压的差值U(U=U1-U2)输出,用来反映力F的大小.
金属电阻丝的阻值随温度会发生变化,其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为消除气温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需分别在上、下应变片金属电阻丝与引线之间串联一只合适的电阻,进行温度补偿.串联合适的电阻后,测量结果不再受温度影响.
(1)这种力传感器是将力的大小转换为电压(电流/电压)的装置.
(2)外力F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上、下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都增大    
B.上、下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都减小
C.上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减小,下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增大
D.上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增大,下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减小
(3)传感器输出的电压U随外力F增大而增大.
(4)进行温度补偿时,应给上金属电阻丝串联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电阻,下金属电阻丝串联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电阻.
(5)如果未进行温度补偿,自由端受到相同的力F作用,该传感器下应变片两端的电压U2冬天比夏天小(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他思考: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1)他发现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就越长.这是因为车子的初始速度越大,它的初始动能也越大,上坡过程中重力势能增加的就越大.
(2)他进而又提出两个猜想:
猜想一: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猜想二:物体冲上斜坡的最大距离可能与斜坡的倾角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将与水平面平滑连接的长木板以一定的倾角θ固定,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为了让不同质量的小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请你在甲图中的虚线框内为小明设计一实验装置,并说明使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时的操作要点让木块在轨道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小明发现当不同质量的木块以相同初始速度滑上长木板时,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均相同.这说明猜想一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在验证猜想二的实验中,小明让一木块以相同的初始速度分别滑上不同倾角的长木板,测得的数据记录如表:
次数12345
木板倾角θ10°30°53°75°85°
向上滑行的
最大距离s/m
0.500.400.360.390.43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中描点作出s-θ图象.由图象可知木块向上滑行的最大距离s与倾角θ的关系是随倾角θ的增大,木块上滑的最大距离S先减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中,一定要串联一个小灯泡来保护电路
B.在研究“沙子和水吸热能力”实验中,一定要让它们的初温相同
C.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一定要让电阻两端电压成整数倍变化
D.在研究“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实验中,一定要让不同的燃料燃尽而不是燃烧相同的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进行探究活动,并写出你的探究过程及结论.
探究参考问题:
速度为什么用路程除以时间来表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噪声有什么危害?冰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怎样让刚洗好的衣服干得更快?光是怎样传播的?放大镜的秘密有哪些?家庭生活中用到哪些物理知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C.将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将蜡烛移动到40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丙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一部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四五十万年前,火的利用揭开了人类利用能源的序幕;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世界性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广泛利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现代文明时代;20世纪初核能的发现和利用,为人类的明天描绘出了灿烂的蓝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