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1)想用光屏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应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________的地方.

(2)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25cm的地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想用凸透镜观察到一个正立的像,蜡烛应该放在离凸透镜________的地方.

答案:大于40cm;变大,变大;小于20cm
解析:

解析: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在光屏上看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倍焦距之外,即大于40cm处;当蜡烛放在离凸透镜40cm处即2倍焦距处,在屏上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当蜡烛从离凸透镜40cm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25cm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大,像也逐渐变大,即成放大、倒立的实像;蜡烛继续往凸透镜方向移动,离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20cm时,在屏上观察不到像,但透过凸透镜可以观察到烛焰放大、正立的虚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绵阳)(1)小李同学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装置如图.下列五个选项是他探究过程中的部分片段:
A.空气的压强与空气的流速有关系吗?
B.在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相互靠近.
C.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D.用手握住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之间吹气.
E.如果空气的压强与空气的流速有关系,在两张纸之间吹气,两张纸将相互靠近.
用以上片断的序号将小李同学的探究过程补充完整:
小李同学首先提出了问题,并给出了猜想或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他设计的实验是
D
D
,进行实验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B
B
,…,最后,通过分析和论证,得到的结论是
C
C

(2)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67
海波的温度/℃40.043.948.048.048.048.051.855.6 
请在如图的温度-时间图象中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得到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

从曲线可以看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
温度保持不变
温度保持不变
,所以海波是晶体.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①除下图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是
刻度尺
刻度尺


②按正确的操作和实验步骤,测得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结果如下表.
物距u与焦距f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
虚实大小正倒
u>2f40缩小倒立13
u>2f24缩小倒立17
2f>u>f18放大倒立22.5
2f>u>f13放大倒立43
u<f8放大正立40
u<f4放大正立7
③根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断
D
D

A.13cm>f>8cm    B.13cm>f>9cm    C.12cm>f>8cm    D.12cm>f>9cm
④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物距与像距相比,物距
小于
小于
像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灯丝的电阻约为6Ω.除小灯泡外,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压为3V的电源,标有“30Ω  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一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供选择的器材有:电流表A1(量程为3A),电流表A2(量程为0.6A),电压表V1(量程为3V),电压表V2(量程为15V).
①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电流表应该选
A2
A2
,电压表应该选
V1
V1

②某小组同学连接好电路,当闭合电路的开关时,出现下表所示的不正常现象.
顺序电路中出现的不正常的现象原因
小灯泡的亮暗电流表的示数I/A电压表的示数U/V
不亮0.400
不亮03.0
很暗0.100.60
下列关于上述不正常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A

A.甲是小灯泡短路,乙是小灯泡断路,丙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太大
B.甲是小灯泡短路,乙是小灯泡短路,丙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太小
C.甲是小灯泡断路,乙是小灯泡断路,丙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太大
D.甲是小灯泡断路,乙是小灯泡短路,丙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太小
③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其示数为
0.24
0.24
A,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0.6
0.6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上
同一高度上
.跟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的情形如图1所示.若将一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如图2所示的位置,则在透镜的
侧(填:“左”或“右”)可以看到一个烛焰
立的、
放大
放大
的(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投影仪
投影仪
上.
若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了9cm,同时像变为
立(填:“正”、“倒”)、
缩小
缩小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填:“虚”、“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各点,如图所示: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1)若将蜡烛放在a处,将会成
倒立
倒立
缩小
缩小
像.
若将蜡烛放在b处,将会成
倒立
倒立
等大
等大
像.
若将蜡烛放在c处,将会成
倒立
倒立
放大
放大
像.
若将蜡烛放在d处,将会成
正立
正立
放大
放大
像.
(2)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
a
a
点处,
照相
照相
机就是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的.
(3)先组装器材,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这样做的目的是
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4)在未知焦距情况下,要粗测焦距,最简单的方法是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透镜与纸的距离,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使它的中心和烛焰、
凸透镜
凸透镜
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上;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
10
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
倒立
倒立
缩小
缩小
像.
(4)如果将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光屏上的像将会
变暗
变暗

(5)从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处开始,向焦点方向移动蜡烛,在这过程中,像到透镜的距离
增大
增大
 (填“增大”“减小”“不变”).
(6)如果他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可能的原因是
物体距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物体距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7)小华看到装满清水的透明玻璃酒杯很像一个凸透镜(如图2),就想探究它是否具有凸透镜的特点.请你帮他想出一个验证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李明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前,首先要利用
 
 
测出一凸透镜的焦距.做这个实验时,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先调节好
 
 
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跟
 
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实验中,他们选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用一烛焰放在距此凸透镜左侧22cm处,则通过透镜可以成一个
 
(选填“放大”或“缩小”)、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
 
(选填“实”或“虚”)像.
(3)实验中,他们还发现当物距在10cm<u<20cm之间取不同数值时,虽然都成放大的像,但像的大小并不相同.于是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探究过程如下:
(A)他们提出“像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探究课题.
(B)李明提出“像的大小可能与物距有关”.
(C)他们作如下设计:选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选用市售圣诞音乐贺卡中的红色发光二极管作为物体,物距从11cm开始,每隔1cm选取一数据记录点.
(D)量出红色发光二极管的高度(即物体的大小).
(E)实验中,分别取物距为11cm、12cm、13cm、14cm、15cm、16cm、17cm、18cm、19cm,在光屏上出现红色发光二极管最清晰的像时,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相应数据.
(F)通过查阅资料,他们认识到物理学中用“线放大率”来表示物体成像时的放大倍数.“线放大率”定义为“像的高度(用字母L表示)与物体的高度(用字H母表示)的比值”.
(G)算出所记录数据中不同物距时的像的“放大率”,并由此得出相应结论.
根据以上探究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①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
与上述过程中(A)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
 

与上述过程中(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要素是
 

②根据(F)步骤中对“线放大率”的定义,写出“线放大率”公式的数学表达式.“线放大率”用字母M表示,则M=
 

③请你帮李明小组设计一个用来记录并处理实验数据的表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