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小明小组和小华小组分别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由图1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15
15
cm.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同一高度
同一高度
.小明小组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
u<f或u=f
u<f或u=f

②如图2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
c
c
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
投影
投影
机上.
③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
不变
不变
(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但像的亮度将
变暗
变暗
(填“变亮”或“变暗”)
④小明小组和小华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小明小组 小华小组
凸透镜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距/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距/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的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的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分析:①从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分析.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光屏上不能成像的原因,可能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不能成像,或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不能成实像.
②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进行判断.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③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
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④凸透镜的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都是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解答:解: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60cm-45cm=15cm.
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光屏上不能成像的原因,可能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不能成像,或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不能成实像.
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蜡烛放在c点,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③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④凸透镜的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都是倒立的实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故答案为:①15;同一高度;u<f或u=f;②C;投影;③不变;变暗;④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的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
点评: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题通过例举一些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数据总结结论,考查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实验中常出现的一种情况,即光屏上没有像,知道这可能是成虚像,或不能成像或光屏、凸透镜、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学校用的实心铅球是用纯铅制成的吗?”物理老师提出问题后,小明同学和小白同学分别找来了器材准备对实心铅球的密度进行测定.(水的密度为ρ
小明同学选用的器材是:实验室用的天平(含砝码)、量筒、以及足量的水;
小白同学选用的器材是:台秤、两个足够大的塑料筒,足量水.
(1)你认为两人所选的器材谁更合理,为什么?
(2)请合理选用其中一人的器材做实验,要求:
①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②推导出实心铅球的数学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058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物体受力时物体运动状态将如何变化呢?通过课本的斜面实验小明同学发现:对于同一物体,它受到的摩擦阻力越大,速度的变化越快.由此小明有了猜想A: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外力的大小有关,力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越快.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不是只与外力的大小有关呢?经过观察,小明还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摩托车的动力并不大,但是加速比较快;而火车的动力很大,然而启动得却比较慢,于是他又有了猜想B

(1)请你写出猜想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它受到力的大小的关系,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别用不同大小的力作用在质量为0.1kg的小车上,得到小车在同样时间(1s)内速度变化如下表一所示:

分析上表所测数据关系,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猜想B,小明应该怎样做?如何设计表格记录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小明小组和小华小组分别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由图1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小明小组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
②如图2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__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__机上.
③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__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但像的亮度将________(填“变亮”或“变暗”)
④小明小组和小华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小明小组小华小组
凸透镜焦距/cm1414141416161616
物距/cm2030406020304060
像距/cm4726221880342722
像的正倒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09-2010学年辽宁省铁岭市清河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小明小组和小华小组分别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由图1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小明小组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
②如图2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能得到清晰放大的烛焰实像,则蜡烛可能置于透镜左边a、b、c、d四点中的______点上,此成像特点可应用在______机上.
③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______(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但像的亮度将______(填“变亮”或“变暗”)
④小明小组和小华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小明小组小华小组
凸透镜焦距/cm1414141416161616
物距/cm2030406020304060
像距/cm4726221880342722
像的正倒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
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
①______
②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