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同学们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王成在竖立的玻璃板前2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蜡烛高12cm,烛焰高4cm,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同样的点燃蜡烛B放在像处,使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A蜡烛的烛焰像高____________cm;

(2)实验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纠正了错误之后,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他最好在___________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4)将A蜡烛以5cm/s的速度匀速远离玻璃板2s时,B蜡烛应与A相距___________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答案】

(1)4(2)B蜡烛不要点燃 (3)较暗(4)60

【解析】

试题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据此回答;当拿着点燃另一支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时,蜡烛的烛焰会晃动,很难与平面镜前面的蜡烛的烛焰重合,因此后面那个蜡烛还是不点燃更好.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利用公式s=vt可求出蜡烛A移动的距离,再根据像物等距可判断蜡烛B应放置的位置.

(1)因为蜡烛A的烛焰高4cm,根据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可知,B蜡烛的烛焰高也为4cm;

(2)当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前面,然后再点燃另一支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时,两蜡烛的烛焰会晃动,很难重合,因此B蜡烛还是不点燃更好,故实验中的错误之处:B蜡烛被点燃了;

(3)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样可以增加光线的对比,使观察效果更明显;

(4)由v=,可得A蜡烛移动的距离s=vt=5cm/s×2s=10cm,此时A蜡烛距平面镜的距离s′=10cm+20cm=30cm,根据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得:B蜡烛应与A相距30cm+30cm=60cm,这样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考点:平面镜成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读出图中的示数

物体长度
1.16
1.16
cm;体温
36.6
36.6
℃;电流
0.2
0.2
A
(2)(5分) 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活动中,同学们有如下的猜想:张英同学认为液体越深压强越大;李莉同学认为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因此,她们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设计了如下的方案,请你为她们填充完整.

①要验证张英的猜想,实验中必须保持液体的
密度
密度
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橡皮膜所处的
深度
深度

②要验证李莉的猜想,实验中必须保持液体的
深度
深度
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把橡皮膜放进
不同种液体中
不同种液体中
. 
③上述所设计的方案,采用的方法是:
A
A

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模型法;    D、等效法
(3)(6分)如图甲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打到同一个木块上.图乙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同答以下问题:

①设计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
运动速度
运动速度
的因素;设计乙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运动的钢球速度减小的快慢与
摩擦阻力
摩擦阻力
的因素.
②甲实验是通过木块被推动
的距离
的距离
的大小,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乙试验是通过钢球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
不受力的作用
不受力的作用
,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若水平面绝对光滑,甲实验还能得出结论吗?
不能
不能
理由是:
木块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地运动下去,无法比较距离
木块沿水平面以恒定的速度持续地运动下去,无法比较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请同学们回忆光学课堂上三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并完成填空:

(1)图A学生做“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将纸板B向后折,
不能
不能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若在实验中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
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误认为反射角
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误认为反射角

(2)图B学生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
不变
不变
(变大/变小/不变).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
将白纸沿玻璃板放置的位置对折,观察像和物的对应点是否重合
将白纸沿玻璃板放置的位置对折,观察像和物的对应点是否重合

(3)图C学生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①装置中明显错误的是
光屏的位置太高了
光屏的位置太高了

②纠正错误后,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靠近
靠近
(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③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没有等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确定像的位置并测量像距
没有等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确定像的位置并测量像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
①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光路是可逆的
光路是可逆的

②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B向后折,
不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小章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2所示.在此实验中: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大小
大小
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不能
不能
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小章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
不变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