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一个定值电阻接在某段电路中,当电压为1.5V时,通过的电流为0.15A,当电压增大为原来的3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阻为原来的3倍B.电流为原来的3倍C.电流为原来的$\frac{1}{3}$D.电阻为原来的$\frac{1}{3}$

分析 (1)导体电阻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2)导体电阻R不变时,由I=$\frac{U}{R}$知,流过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

解答 解:(1)导体电阻由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现在导体的材料、长度与横截面积不变,导体的电阻不变,故AD错误;
(2)导体电阻R不变,由I=$\frac{U}{R}$知,当电阻两端的电压U增大为原来的3倍3U时,流过电阻的电流变为原来的3倍,故B正确,C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影响导体大小的因素,欧姆定律,是一道基础题;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物理课上,同学们手持凸透镜并伸直手臂,从远处用凸透镜去观察投影大屏幕上显示出的单词“now”,观察到的结果是mou(选填“now”“won”“mou”或“uo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为了能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如图所示,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验中他不慎用手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此时光屏上不会(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手指尖的像.
(3)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若把凸透镜换成焦距 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光具座足够长),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淅的像(两空均选填“能”或“不能”).
(4)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晓丽去买蜂蜜,发现蜂蜜在瓶内向下流动得比较慢,不像流水那样.她猜想:物质的粘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她猜想液体的粘性也可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粘性越小.她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蜂蜜分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滴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蜂蜜在冰箱中在室内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较低一般较高
流淌时间较长一般较短
(1)晓丽又用其它几种物质做了相同的实验,并对这些实验现象分析: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有些物质,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粘性变小,这一结论可以用图象B(填“A”或“B”)来表示.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晓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她在实验时控制了蜂蜜的质量等不变,只改变了蜂蜜的温度;还运用了“转换法”,她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度”转换成可以测量的流淌时间来完成实验探究,在物理学习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这两种方法,请各举一例:
“控制变量法”的例子:探究电流和电阻、电压的关系实验.“转换法”的例子: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转换成测小石块排开水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人从灯下经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灯的功率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二: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三: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实验方法: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明的白屏,在屏两侧等距离的位置各固定一根同样的木棒.在屏的两侧各点亮一盏灯,通过一定的方法同时观察屏上的木棒形成的影子的“浓淡程度”.调节一盏灯的位置,当两侧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灯的功率和灯到屏的距离,分析相关数据,寻找规律.具体实验如下:
步骤一:在屏两侧距屏l米处各点亮一盏25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步骤二:将右侧25瓦灯换成40瓦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不同.
步骤三:保持左侧25瓦灯的位置不变,移动右侧40瓦灯,直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相关数据..
步骤四:将右侧的灯依次换成60瓦、100瓦、250瓦,重复步骤三.实验结果如表:
灯的功率/瓦灯功率的平方数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米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
2562511
4016001.261.6
6036001.552.4
1001000024
250625003.1610
(1)步骤一、二的结果,可以支持哪个猜想?猜想一.
(2)若现有一盏75瓦的灯,放在屏右侧距离屏2.83米处,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会与左侧25瓦灯的影子“浓淡程度”相同.(结果精确到0.01)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灯的功率”和“屏上影子离灯距离”哪个因素对影子“浓淡程度’影响更大?影子离灯距离影响较大判断的理由:当影子离灯的距离成倍变化时,灯的功率必须成平方倍变化,才能保持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1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分钟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表).
加热的时间/min0123456
甲杯水温/℃25[272932343638
乙杯水温/℃25262728293031
(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甲图中):先调整固定B的位置(选填“A”或“B”).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质量.
(3)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煤油.
(4)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灯中燃料的质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cm(t-t0)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可靠吗?不可靠;为什么?燃料不可能完全燃烧,并且产生的热量不能完全被水吸收、存在热损失.
(5)他又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2.4×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小明想探究“不同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机械闹钟.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让小明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
方案B.让小明边听声音,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B.
(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及数据如表所示:
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
距离/m1.20.80.5响度较响较响
则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泡沫塑料、锡箔纸、衣服.
(4)实验后小明所在小组同学讨论,本实验中应控制声源一样、包裹厚度一样外,还应该控制声源放置的位置、小明倒退的方向等一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把装着某物质的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热试管,是为了使该物质受热均匀.
(2)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 变,此时温度如上图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选填“A”、“B”或“C”),示数为48℃,该物质是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高.
(4)表是一位同学探究某固体熔化,测量的数据和观察的现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48℃,熔化用了3分钟.
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
温度/℃30333639424548484848495153
状态固   态固液共存液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质量为20g的水,温度从10℃降低到0℃,但未凝固成冰,它放出的热量是多少?如果这些热量恰好使80g的某种固体温度从-5℃刚好升高到0℃,这种固体的比热容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