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填“强”、“弱”),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应用紫外线的荧光效应,进行防伪.

分析 紫外线是德国物理学家在1801年发现的.在光谱的紫外区域放一张照相底片,底片就会感光,由此可以查知紫外线的存在.紫外线的波长比紫光还短.一切高温物体,如太阳、紫光灯发出的光都含有紫外线.
紫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用紫外线照相能辨认细微差别.例如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留在纸上的指纹.紫外线有很强的荧光效应,能使许多物质发出荧光.

解答 解:
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
紫外线有很强的荧光效应,可以使许多物质发出荧光,用来防伪.
故答案为:强;荧光.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紫外线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容易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是直线电动机的模型,闭合开关后线圈顺时针转动.现要线圈逆时针转动,下列说法中可行的是(  )
A.只改变电流大小
B.只改变电流方向
C.对换磁极同时改变电流方向
D.换用磁性更强的磁铁可让线圈逆时针转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镜面MN位于水平位置,入射光和水平成15°角已经确定,要使反射光与入射光垂直,则平面镜MN应该(  )
A.顺时针转动30°B.顺时针转动45°C.顺肘针转动50°D.顺时针转动7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湖边的路灯距湖面高3m,湖水深2m,映在平静湖水中灯的“倒影”距离湖面3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a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选填“虚”或“实”).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的大小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小勇同学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其可能的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6)如图b所示是小华同学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他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小华同学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未多次实验,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所示情况会发生触电事故是甲和丙.(注意安全,请勿模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小明家的电能表如图所示,家中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2200W.当小明家只有一盏电灯工作时,2min内转盘正好转过5圈,则该灯泡的电功率为5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思路如下:接好电路后,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A、B、C三处,测出第1组数据;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改进了实验,并想到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方法二:更换规格不同的小灯泡.
次数IAIBIC
10.100.120.22
20.200.240.44
30.250.300.55
他们利用其中一种方法,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完成第2、3次测量,将测出的电流,填入下表:
(1)接好实验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两灯都亮.但由于连线较乱,一时无法确定两灯是串联还是并联,组内小明同学灵机一动,随意拆下一根导线,发现两灯都熄灭,因此他认定两灯是串联的,小明的方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理由是如果两灯泡并联,断开干路中的导线,两灯泡都熄灭.
(2)如图2是小红同学连接的并联电路的局部图,她测量完干路图1中 C处电流之后,想测量通过L1的电流,需要拆接电路,依据图2中a、b、c、d四个接点,你认为最方便的拆接导线方法是将bd导线的d点拆下,接在电流表0.6接线柱上.
(3)该同学表格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缺少电流单位.
(4)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一 (选填“一”或“二”)进行的,可以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的原理是v=$\frac{s}{t}$.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填“大”或“小”); 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4.00cm; tBC=1s;   VAC=0.03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