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某小组四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的电阻特性,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1)猜想和问题:他们在完成“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后,接着又将另一电阻R2并接在电阻R1两端,如图所示,再次闭合电键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几乎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化了一点.据此现象,他们提出:
(i)由R1 R2两个电阻组成的并联电路与导体一样,也具有阻碍电流通过的本领.
(ii)问题:两个电阻R1 R2并联在一起后,这段电路的总电阻与每个导体的电阻之间会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2)探究:他们利用图所示的电路继续实验,先后将两个阻值已知的电阻并接在电路AB两点上,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相应的总电流和总电压,并用公式R=$\frac{U}{I}$计算出对应的总电阻.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在如表中.
实验序号R1   (欧)R2  (欧)R  (欧)
1202010
220106.7
32054
41053.3
①通过交流各自的实验数据,大家初步分析比较表一中实验序号1、2、3或4中的数据,比较R与R1(或R2)的大小,得出定性结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总比电路中的任何一条分路中的电阻要小.
②分析实验序号1、2与3(或3与4)中R1、R2和R的变化情况,得出初步结论:当并联电路中一条分路上的电阻不变时,其总电阻会随另一分路上的电阻减小而减小.
③甲同学分析表一第二行(实验序号1)中R与R1(或R2)的大小,认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一定等于某一条分路电阻的一半”.你认为甲同学的分析归纳方法和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合理?说出你判断的理由.只通过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④经过多次计算和比较,最后大家对表一中每个电阻计算其倒数值,得到数据如表最后三列所示.
实验序号R1 (欧)R2  (欧)R (欧)$\frac{1}{{R}_{1}}$(欧-1$\frac{1}{{R}_{2}}$(欧-1$\frac{1}{R}$(欧-1
12020100.050.050.1
220106.70.050.10.15
320540.050.20.25
41053.30.10.20.3
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二中实验序号1、2、3或4中最后三列得到的各电阻倒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归纳得到它们间的定量关系是:$\frac{1}{R}$=$\frac{1}{{R}_{1}}$+$\frac{1}{{R}_{2}}$.

分析 由表一分析各组数据可得结论;要使结论具有普遍性就要多次测量后再总结结论;
根据表二中的数据不难发现,分电阻的倒数之后等于等效电阻的倒数.

解答 解:
(2)①比较表一中实验序号1、2、3或4中的数据,比较R与R1(或R2)的大小可知,总电阻R小于支路电阻R1(或R2),由此得出定性结论: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总比电路中的任何一条分路中的电阻要小;
②分析实验序号1、2中数据发现R1不变R2减小,总电阻R也跟着变小;与3(或3与4)发现R2不变R1减小,总电阻R也跟着变小;
由此可得出初步结论:当并联电路中一条分路上的电阻不变时,其总电阻会随另一分路上的电阻减小而减小;
③由表一第二行(实验序号1)中R与R1(或R2)的大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某一条分路电阻的一半;但从实验序号2、3、4的数据此结论不正确,这是特殊情况,即并联电路的总电阻不一定等于某一条分路电阻的一半.由此可知,只通过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④根据表二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分电阻的倒数之和等于等效电阻的倒数,即:$\frac{1}{R}$=$\frac{1}{{R}_{1}}$+$\frac{1}{{R}_{2}}$.
故答案为:①小;②减小而减小;③只通过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④$\frac{1}{R}$=$\frac{1}{{R}_{1}}$+$\frac{1}{{R}_{2}}$.

点评 本题考查对并联电路电阻特点的认识和理解,能从表格中发现一些与本题相关的信息,该题的重点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找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果上课时教室内的摩擦力突然消失10s,我们身边的情境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天花板上的吸顶灯会下落
B.轻轻一吹,书桌上的课本便可飞去
C.黑板上的粉笔字消失不见了
D.教师和学生可以更轻松地在教室内行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测量两位同学从一楼登上到三楼做功快慢的实验:
(1)已提供的器材是磅秤和皮尺,还需要的器材是秒表;
(2)下表是两位同学的实验数据:
同学实验次数做功时间(秒)做功(焦)
1306000
26012000
3304000
4506000
(3)比较实验次数1和3可得到:当做功时间相同时,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4)比较实验次数1和4可知:当两位同学做功多少相同时,做功时间越少,做功越快;
(5)当他们做功多少和做功时间均不相同时,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做功越快.因此,为了比较两位同学做功的快慢,应该在表格最后一列增加一栏项目,这个项目是做功/做功时间(焦/秒)(要写上单位),为此物理学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为了比较水和沙子比容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本实验中用到的测量仪器有天平和温度计.
(2)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
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叫做转换法.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质量/g温度升高10℃
所需要的时间/s
温度升高20℃
所需要的时间/s
温度升高30℃
所需要的时间/s
沙子306489124
3096163220
(4)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沙子(沙子/水)升高的温度更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小明将额定功率为1500W的电热水壶接入家用电能表的电路中,已知ρ=1.0×103kg/m3,g=10N/kg.当地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电热水壶正常工作3min,电能表表盘转了几圈?
(2)当壶内装满水时,水深10cm,求壶底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
(3)用此电热水壶把2kg的水由25℃加热至沸腾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4)小明发现电热水壶将一壶水烧开需要的实际时间比理论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将物体放入盛有水的柱形容器后,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p、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某小组同学依据p=$\frac{F}{S}$猜想:△p、△p与力的变化量有关.于是他们将若干不同物体放入盛有水的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中进行实验,并分别测出了△p、△p,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实验序号G(牛)F(牛)△p(帕)
1145350
2165400
3185450
4146350
5166400
表二
实验序号G(牛)F(牛)△p(帕)
6145125
7165125
8146150
9166150
10186150
①分析比较表一中1、4或2、5的数据可得出:△p与F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分析比较表一中的数据还可得出结论: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与放入物体重力成正比.
②分析比较表二中实验序号6、7或8、9、10的数据可得出:△p与G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分析比较表二中的数据还可得出结论:当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相同;当物体受到的浮力增大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小明想知道所喝奶茶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杯子和奶茶的总质量是76.2g,把奶茶倒入量筒中40ml,再用天平测出剩余奶茶和杯子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示,则倒入量筒的奶茶质量是42g,经过计算可知奶茶密度是1.05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果仅有一只“220V  1000W”的电饭锅连续工作15min,如图所示的电能转盘转动了600r,则电饭锅消耗的电能为0.2kW•h,实际消耗的功率为800W,电饭锅两端的实际电压低于(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额定电压22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校门口新搬来了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同学们远远地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扩散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剧.(温馨提示:请注意食品卫生!)气体容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但气体也不能无限制地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会散开,这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从而使固体和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