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航天技术专家用新型陶瓷制成防热瓦装在航天器的外表面,该新型陶瓷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  )
A.导电性好B.熔点低C.密度小D.隔热性好

分析 做航天器的材料一个必要的因素是:能够耐高温;结合题意来作答.

解答 解:因为航天器在穿过稠密的大气层返回地球的过程中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高温,为了防止烧毁航天器,所以这种材料应具备耐高温的特点;还有要防止舱内温度过高导致对宇航员产生危险,这种材料还应具备隔热性好的特点.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新型材料不同的物理性质,新型材料是中考时的一个重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用烧杯装某种液体,测得的体积为V,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为m.改变液体的体积,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一系列V与m对应值,在m-V图象上描述如图所示,烧杯的质量为40g,液体的密度为1.0×103kg/m3,当液体的体积为50cm3时总质量为9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8.(1)如图甲所示,请画出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对斜面压力的示意图.
(2)如图乙所示,在杠杆AB上挂了一个重为G 的物体.为使杠杆在图中的位置静止.请在杠杆上画出最小的动力F的示意图.
(3)根据图丙中小磁针的指向标出电源的“+”“-”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车的运动速度增大,则它的惯性也随之增大
B.小车受到阻力突然停止运动时,那么木块将向左倾倒
C.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中国高铁世界第一,而盐城作为沿海中心城市,正在加快步伐,奋力跨入“高铁时代”.在节能技术上,高铁动车组采用了再生制动方式:动车到站前先停止供电,由于具有惯性,动车会继续向前运行,电机线圈随车轮转动并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使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自动输入电网.这种方式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一位同学用20s从一楼走到三楼,他上楼的功率可能是(  )
A.几千瓦B.几十瓦C.几百瓦D.几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果果在阳光下测凸透镜焦距f,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L小于f(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果果准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后,按照下列步骤进行操作,正确的顺序应是:EBCDA.(填选项前的字母)
A.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重复C、D步骤
B.点燃蜡烛,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C.将蜡烛移到某处,移动光屏,寻找烛焰的像
D.记录物距、像距的值和像的特点
E.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
(3)下列“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中,比较规范的是B(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4)果果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图示位置放置时,光屏上恰能呈现烛焰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此时光在光屏上发生漫反射.
(5)当张老师取下自己的眼镜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果果发现:当光屏向右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张老师所戴的是凹透镜透镜,张老师属于近视眼(选填“近视眼”“远视眼”或“正常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王军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装置,他将两端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1<R2)分别密封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中,并通过短玻璃管与相同的气球相连,两次实验电源电压不变.

(1)在这个实验中,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是通过气球膨胀体积大小体现出来的.
(2)甲装置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3)在装置甲、乙的两次实验中,通过比较相同时间里气球B与D的变化情况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4)在甲、乙两装置同时实验,在相同的通电时间里,与气球c(填气球字母标号)相通的电阻丝产生热量最多.
(5)小华设计了如图丙所示方案来实验(烧瓶与甲图中的相同).比较小军和小华所示的两种不同的实验装置,你认为较好的装置是甲乙,理由是:气体的热胀冷缩效果比固液态更明显,实验现象更直观,时间更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振动而产生的.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大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