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将薄的茶色玻璃板竖直立在桌面上,在玻璃板前10cm处放置蜡烛A,它的像B距离玻璃板10cm.将一张白纸竖直放在蜡烛B所在位置,并直接观察白纸,这一步操作是用来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分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如果玻璃板倾斜,蜡烛的像会向下或向上移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不能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重合.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等于物距解答.
(3)实像能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

解答 解: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否则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不能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重合.
在玻璃板前10cm处放置蜡烛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等于物距可知,它的像B距离玻璃板也是10cm,
实像能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将一张白纸竖直放在蜡烛B所在位置,并直接观察白纸,若白纸上有像,则为实像,否则为虚像,
因此这一步操作是用来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故答案为:竖直;10;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会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此类题目在近几年中考中频繁出现,备受出题人青睐,其实解答此类题目往往有规律可循,牢记并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可比较容易的进行解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所示,一横截面积S=30cm2,高H=15cm的圆柱体木块竖直地浮在某种液体中,圆柱体的质量m=270g,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是h=10cm.取g=10N/kg.问:
(1)圆柱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2)容器中所盛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3)若用一向下的力刚好将该木块压入水中,求压力的大小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一根均匀长木板,质量为M,放在地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人站在板中间,将绳一端拴在板上,人用力拉绳,使板右端刚好离开地面,则人拉绳的力$\frac{1}{3}$(m+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现象中,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A.汽车匀速上坡B.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
C.滚摆自下而上运动D.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在生活中,小红发现用电炉烧水时电热丝热得很快,而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小红猜想:发热不同是因为电热丝和导线的电流不同.小明猜想:发热不同是因为电热丝和导线的电阻不同,根据已学知识,小明马上否定了小红的猜想.
(1)为了验证小明的猜想,他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两个烧瓶A、B中盛有质量的煤油,选择煤油的理由是煤油的比热容小.RA与RB是阻值不同的电热丝,其中RA与RB采用串联的连接方式,探究后得出结论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时,电阻越大,电热越多.
(2)接着小红提出探究“通电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和电流的关系”,他们又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如图乙电路同时观察RA与RB,这样的方案是不可行(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没有控制电阻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所示,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MN所成的像是S′,∠NOS=30°,现让平面镜MN绕过O点并垂直于纸面的轴沿图中箭头方向转过30°.
(1)此时像点与物点之间的距离变化到原来的$\sqrt{3}$倍.
(2)在上述过程中,像点运动轨迹的形状为B.
A.直线   B.圆弧   C.是曲线,但不一定是圆弧
(3)由分析可知,上述过程中,像点运动的路程是图中线段SS′长度的1.05倍(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汽车发动机在工作时需要采用循环流动的水进行冷却,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此过程中是通过热传递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调节滑片P,使灯泡正常发光,若灯泡灯丝烧断,则两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A示数变小,V示数变大B.A示数变小,V示数变小
C.A示数不变,V示数变小D.A、V示数均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英德是英石之乡,小云同学利用如下器材测量一小块英石块的密度:托盘天平、溢水杯、烧杯、石块、足量的水.实验步骤如下:
(1)小云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静止时如图(甲)所示,这时他应将横梁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选填“左”或“右”),使天平平衡.

(2)把石块放入天平左盘,在右盘内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合金块的质量为81 g.接着他又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为100g.
(3)将适量的水倒入溢水杯中,让水面与溢水口相平,再将石块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浸没水中后的石块所排开的水全部盛于空烧杯中,如图12丙所示.用天平测得此时烧杯和水的质量为127g,则石块的体积为27cm3,通过计算可得石块的密度为3g/cm3
(4)本实验中测石块体积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见到,它属于探究方法中的B
A.类比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归纳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