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00cm.
(2)实验前,要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3)如图乙,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10cm刻度线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你认为具体操作过程应该是:使光屏在65cm~80cm刻度间来回移动,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为止.

在上一步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完整填写像的“倒正”、“大小”、“虚实”).

分析 (1)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判断.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3)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 解:(1)如图,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60.00cm-45.00cm=15.00cm;
(2)实验前,要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一条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3)其位于10cm刻度线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使光屏在65cm~80cm刻度间来回移动,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为止;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由于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则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1)15.00;(2)光具座;烛焰;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3)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倒立、放大的实.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考查了学生对成像规律的掌握及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把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并使其竖直放置(选填“竖直”或“倾斜”).在玻璃板后面挡一张黑纸,在放置蜡烛灯的一侧还能(选填“能”或“不能”)看见玻璃板内点亮的蜡烛灯,这个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电阻R1和R2上分别标有“6Ω,0.5A”和“8Ω,0.25A”,现将R1和R2并联起来接入电路中,且保证两个电阻都不被烧坏,并联电路两端的最大电压为2 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电压表测量的是(  )
A.L1两端的电压B.L2两端的电压
C.L1和电源两端电压D.电源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物理兴趣小组的三个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分别如图1a(加盖)、b、c所示,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
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对水加热,可观察到:

(1)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变大”、“变小”或“不变”),还未到达液面就消失了.
(2)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同时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变大”、“变小”或“不变”),一直上升到液面而破裂.
(3)水沸腾前,有部分水蒸气产生,这是通过蒸发的方式使水汽化而形成的,同时在水面上方会形成一些雾气,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4)如图2甲、乙、丙是使用这三套实验装置实验后作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丙图;用b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甲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在“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小灯泡标有“2.5V”字样):
(1)如图所示,小丽所接的实验电路存在连接错误,但只需改动一根导线,即可使电路连接正确.请你在应改动的导线上打“×”,并用笔画线代替导线画出正确的接法.
(2)甲组同学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检查后,发现连线正确,请你找出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断开;②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不是最大.
(3)丙组同学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有示数.接下来他们应C
A.更换小灯泡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4)小芳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减小,经检查所有器材均完好.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电压表接在了滑动变阻器两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实验中:
(1)为了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设计了甲图装置,在烧瓶内安装一根电阻丝,并插入一支温度计,通过比较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变化,来判断相同时间内不同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若他想让烧瓶内液体在短时间内温度变化更明显,应选用煤油(选填“煤油”或“水”),理由是煤油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相等的质量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上升明显.
下面的探究实例中,也是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C.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B.用总电阻表示同一段电路中串联的两个电阻
C.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车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比较.
(2)小明先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后,闭合开关,通电30s再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得到温度的升高量填入表中;然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电流大小,重复上述操作,获得第二组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电流/A通电时间/s电阻/Ω温度升高量/°C
10.330101.5
20.630106.0
由此得出:同一导体,在通电时间相等时,电流越大,其产生的热量越多.
(3)若要探究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电流和通电时间相等,同时选择乙图中B(选填“A”或“B”)烧瓶与甲图中的烧瓶串联(选填“串联”或“并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树长高了B.太阳落山了C.人的思维D.铁生锈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用煤气灶把质量为2kg,初温为30℃的水烧到80℃,此过程中水分子无规则运动变剧烈,水的内能增加,水吸收的热量为4.2×105J;若此过程消耗了20g煤气,则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为50%.[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