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某小组同学研究静止物体在水平方向只受二个力作用时的特点,他们每次都在水平方向用弹簧测力计拉轻薄塑料板,使它在水平位置处于静止状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观察图中各对力的大小关系可知
 

(2)观察图中各对力的用力方向可知
 

精英家教网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解答:解:由图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测力计的示数相等,说明一对平衡力的大小相等,且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故答案为:(1)一对平衡力的大小相等;(2)一对平衡力的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点评:静止状态是平衡状态的一种形式,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平衡力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上海)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中的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的密度可能会对它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于是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试验,并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123456
物块ABCDEF
物块的密度(千克/米32.7×1032.2×1031.6×1030.8×1030.6×1030.4×103
实验现象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
当浸入水中实心物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当浸入水中实心物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4或5或6
4或5或6
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和5和6的数据、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
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实心物块,密度比水小的程度越大,物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也越大
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实心物块,密度比水小的程度越大,物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也越大

④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得到的初步结论未必足以使人信服,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决定进一步研究密度范围在
0.8×103~1.6×103
0.8×103~1.6×103
千克/米3内实心物块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为上述结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甲同学依据“石块扔入河中的水里总是沉入河底,木头放进水里却会浮在水面”,猜想:沉入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乙同学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银中的铁块最终漂浮在水银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能会对它浸入液体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
(1)于是他们首先用细线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a)所示),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3.2牛;再把该石块浸没在水中(如图(b)所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0
2.0
牛,发现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
小于
小于
物体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判断出甲同学的猜想是
错误
错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2)接着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三中.
表三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物块 A B C D E F
物块密度
(千克/米3
2.7×103 2.2×103 1.1×103 0.9×103 0.6×103 0.4×103
物体浸在水中的实验现象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
浸入水中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浸入水中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4或5或6
4或5或6
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至此,大家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要完善证实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们决定下面还要研究
密度范围在0.9×103~1.1×103千克/米3内的实心物块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另外还需将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浸入在密度不同的其它液体中,观察它的最终状态
密度范围在0.9×103~1.1×103千克/米3内的实心物块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另外还需将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浸入在密度不同的其它液体中,观察它的最终状态
,为它提供全面、有力的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1年福建省中考物理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

水中的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的密度可能会对它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于是他们用若干体织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试验,并

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9)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0) 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

    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和5和6的数据、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

        ( 11)            

④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得到的初步结论未必足以使人信服,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决定进一步研究密度范围在 (12)   千克/米3内实心物块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为上述结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3年上海市宝山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甲同学依据“石块扔入河中的水里总是沉入河底,木头放进水里却会浮在水面”,猜想:沉入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乙同学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银中的铁块最终漂浮在水银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可能会对它浸入液体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
(1)于是他们首先用细线把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a)所示),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3.2牛;再把该石块浸没在水中(如图(b)所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牛,发现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______物体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从而判断出甲同学的猜想是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2)接着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三中.
表三
实验序号123456
物块ABCDEF
物块密度
(千克/米3
2.7×1032.2×1031.1×1030.9×1030.6×1030.4×103
物体浸在水中的实验现象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的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至此,大家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要完善证实乙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们决定下面还要研究______,为它提供全面、有力的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1年上海市中考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中的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的密度可能会对它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于是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足够的水进行试验,并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123456
物块ABCDEF
物块的密度(千克/米32.7×1032.2×1031.6×1030.8×1030.6×1030.4×103
实验现象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_____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和5和6的数据、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
④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得到的初步结论未必足以使人信服,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决定进一步研究密度范围在______千克/米3内实心物块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为上述结论提供最有力的证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