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8.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1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请你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有关.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分析 根据探究目的“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分析;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改变物体的高度做实验研究.

解答 解: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用刻度尺测出发光物体A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④将发光物体B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B清晰的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发光物体B及其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表格:

物体高度/cm  
像的高度/cm  

点评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学生做过的、比较熟悉的实验,本题考查角度与以往相比有创新,计划探究的是“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是以“物体高度”为自变量.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明确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和“不变量”的能力.引导我们在探究教学中关注科学问题和实验设计的一致性,让学生真正体验探究的过程,理解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所示,烧杯的底面积是200cm2,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吊着未知物体,先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图乙),水位升高到B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18N;再将物体缓慢提出,使水位下降到AB的中点C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23N(不计物体带出的水).则物体的质量为2.8kg,从乙到丙,水面降低了0.025m.(g取10N/kg,ρ=1.0×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1654年,在德国的马德堡市的广场做过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人们把760毫米高的汞柱所产生的压强称为1个标准大气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小明将微风电风扇与小灯泡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并进行实验,用手快速拨动风扇叶片,这时发现小灯泡发光,微风电风扇居然变成了“发电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风扇发电的原理是电磁感应
B.小灯泡发光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
C.电风扇发电过程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D.电风扇发电的原理是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中 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
(3)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置于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之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并记下蜡烛A与蜡烛B对应的位置.
(4)实验中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位置到玻璃板的距离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蜡烛A所成的像是虚像,这可以用光的反射(选填“反射”或“折射”)规律解释.
(6)通过本次实验,结合数学知识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用天平测量一张A4纸的质量,可行的办法是(  )
A.把这张纸直接放到天平左盘中称量
B.把这张纸与一个50g砝码一起放到天平左盘中称量
C.先称量5张纸的质量再除5得到每一张纸的质量
D.先称量80张纸的质量再除80得到每一张纸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20.按题目要求作图:
图中,画出斜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7.如图所示,一本英汉字典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请画出字典所受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下列有关大气压的说法和现象中,表述正确的是(  )
A.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出了大气压,其大小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B.在高山上用普通锅煮不熟饭,因为高山上大气压小,锅内的水更容易沸腾
C.用吸管喝瓶装饮料时,实际上是靠大气压把饮料从瓶中“压”上来的
D.人潜水的深度不能太大,这是因为大气压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