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2.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
B.用手来回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温度升高
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D.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

分析 热传递是能的转移过程,即能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在此过程中能的形式不发生变化;
做功实质是能的转化过程,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改变了.

解答 解:A、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是通过对外做功改变自身的内能的,不合题意;
B、反复弯折铁丝发热,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不合题意;
C、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是通过压缩气体做功实现的,不合题意;
D、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分析解答,注意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是能量的转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物理学中用实验研究三个量( 或三个量以上) 之间的关系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如下图所示实验设计需要使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
A.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B.
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C.
探究焦耳定律
D.
测量物体运动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知道入射光线和法线的位置,请确定反射光线和镜面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探究固体熔化的实验”中,
(1)把装着海波的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热试管,是为了使海波受热均匀.
(2)下表是一位同学探究某固体熔化,测量的数据和观察的现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80℃,整个熔化过程用了4分钟.
(3)在方格纸上画出熔化的图象.
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13
温度/℃7072747678808080808081828384
状态固   态固液共存液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生活现象中,能说明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的是(  )
A.
煤气泄漏会发出刺鼻的味道
B.
液体被压缩时会产生“抵抗”
C.
车辆驶过沙地尘土飞扬
D.
“破镜重圆”不可能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同学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他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次数质量m/kg升高的温度△t/℃加热的时间t/min
10.1102
20.2104
煤油30.2102
40.2204
分析第1、2次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大的吸收的热量多.
分析第2、3次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分析第3、4次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同的相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的正常体温是41℃
B.教室每盏日光灯的工作时的电流为2A
C.两节新干电池串联后的电压为3V
D.家里电视机的额定功率约为200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如图所示是A、B两定值电阻的U-I图象,由图象中信息可知(  )
A.若将A、B两电阻并联在某电源两端,则通过A的电流大
B.若将A、B两电阻并联在某电源两端,则A的实际功率小
C.若将A、B两电阻串联在某电源两端,则B两端的电压大
D.若将A、B两电阻串联在某电源两端,则B的实际功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为0℃的物体也有内能
B.物体内能增加,一定是通过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C.四冲程汽油机压缩冲程中,气缸中的气体内能增加
D.正在沸腾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增加,内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