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谢敏同学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阻R1的阻值(约9 Ω),电源选用两节干电池。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根据_________定律,推导出公式__________,计算出电阻的阻值。
(2)实验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通电路前应将它调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图甲电路,将图乙中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___________。
(4)该同学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合上开关,可是无论怎样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总为3 V不变,你认为发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5)清除故障后,小明将滑片P向左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当P滑到某一位置时,两表读数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R=__________Ω。你认为这个结果可靠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欧姆 R=U/I 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达到多次测量的目的 最大阻值处 R1处断路 R2处短路 增大 10 不可靠 没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解析】(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根据欧姆定律,推导出公式
,计算出电阻的阻值;
(2)实验时,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故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达到多次测量的目的;接通电路前应将它调到最大阻值处.
(3)因电源电压为3V,故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故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与电阻串联,按图甲电路,将图乙中电流表正确连入电路,如下图所示:
(4)移动滑片,电压表示数总为3V,说明电压表测的是电源电压,可能原因是R1处断路或R2处短路;
(5)小明将滑片P向左滑动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由分压原理可知,变阻器的电压变小,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定值电阻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示数将增大;图丙所示电压表可知,其分度值为0.1V,示数为2V;电流表量程选0~0.6A,由图丙所示电流表可知,其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2A,则电阻的阻值:;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只测出了一组实验数据,根据一次实验测出的结果不可靠,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的误差.
故答案为:(1)欧姆;;(2)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达到多次测量的目的,最大阻值处;(3)如上图所示.(4)R1处断路;R2处短路(5)增大;10;不可靠;没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1)图甲是小莉同学已连接的部分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使滑片P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保护电路元件安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调至_______(选填“C”或“D”)端.
(3)小莉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逐渐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偏转,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进行试验,电压表示数为2V,为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__(填“C”或“D”)端滑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2.5V时为止,并做好数据记录;图乙的U﹣I图象是小莉根据多组实验数据绘制的,根据图象可得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__________Ω,额定功率是__________W.
(5)根据图象,小莉还发现小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小叶小组同学按同一电路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泡立即发出明亮耀眼的光,并很快熄灭,检查后发现连线正确,请你找出她在实验中两个操作不当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几个实验中,分析正确的是
A. 将甲图中装有水的密闭瓶子口朝下放在海绵上时,海绵凹陷程度会变小
B. 将乙图中微小压强计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增大时,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不变
C. 向丙图中两纸片之间吹气,由于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会使得两纸片向中间靠拢
D. 将丁图中活塞向外拉时,试管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位体重为500N的同学在跳绳测试中,1min跳180次,每次腾空的最大高度平均为4cm,则他在跳绳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是( )
A.60W
B.3.6×103W
C.6×103W
D.3.6×10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塑料是20世纪的产物,自从它被开发出来,用途日益广泛,如常常利用塑料不同的物理特性制成各种塑料产品,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用塑料泡沫做成是利用塑料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浮力知识后,小华想制作个密度计,他制作步骤如下:
a、取一根饮料吸管,将一些铁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的下端封起来.
b、将其漂浮在水中,在吸管上标出水面的位置,测出该位置到吸管下端的距离,即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H=5cm.如图所示.
c、推导:设吸管横截面积为S,在水中漂浮,故浮力与重大成就力二力平衡,所以G=ρ水gSH.若漂浮在其它液体中,则浸入的深度h会因液体密度的改变而改变,但浮力仍与重力平衡,即G=ρ液gSh.
d、根据以上推导的公式,可计算出液体密度与下表中的密度相等时,简易密度计浸入的深度h(取密度的单位为g/cm3)
e、小华做了五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液体密度ρ/(gcm﹣3) | 0.8 | 0.9 | 1.0 | 1.1 | |
浸入的深度h/(cm) | 6.3 | 5.6 | 5 | 4.5 | 4 |
(1)小华制作密度计的原理是利用了物体漂浮在液面时,浮力重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步骤a中,将一些铁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作为配重是为了降低吸管的 , 从而让它能够竖直的漂浮在液面上.
(2)通过对步骤c的分析,请推导出漂浮在ρ液液体中时,浸入深度h=(用ρ水、ρ液、H表达).在第5次试验中,观察到该密度计浸入某种液体的深度是4cm,则该液体的密度是千克/米3 .
(3)分析表中数据或制作的密度计发现:简易密度计浸入液体的深度越大,表明液体的密度(填“越大”“越小”“不变”),密度计的刻度线分布(“是”或“不是”)均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 家用空调的功率为60W B. 2017年5月湘潭地区的平均气温约45℃
C. 人正常步行1min约能走5km D. 一名初中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