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1是a,b两种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则a,b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 ,如果用质量相等的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甲、乙(图2)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并将它们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为定值电阻,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乘积变大

  B.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乘积变大

  C.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

  D.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请将图中的器材连线完整。要求:两灯串联,电压表只测L1灯两端的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下面是小强同学对身边的一些电路工作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得出的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蚊拍具有灭蚊和照明功能,灭蚊网和照明灯有时同时工作,有时单独工作,它们是并联的

B.马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上同时灭,它们是串联的

C.厨房中的抽油烟机装有照明灯和电动机,它们有时同时工作,有时单独工作,它们是并联的

D.一般家庭中都要安装几盏照明灯和其他用电器,使用时互不影响,它们是并联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无锡地铁1号线将于2014年5月正式通车,1号线全程30km,列车运行时间60分钟,则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km/h,当列车驶离站台时,若以列车为参照物,站台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明用如图所示电路测量某电路元件盒中未知电阻Rx的阻值,已知未知电阻Rx的阻值不小于5Ω,电源由两节干电池组成,除了开关、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电压表(量程0-15V,0-3V),电流表(量程0-3A,0-0.6A),滑动变阻器R(20Ω,1A),阻值已知且大小不等的定值电阻R1和R2


(1)为完成此实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 V,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 A.
(2)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流表的示数是0.14A时,电压表的示数是2.1V,当电流表的示数是0.2A时,电压表的示数是1.8V,电路元件盒中电源电压是

V,未知电阻Rx的阻值是 Ω.
(3)小明的同学利用上述器材,还设计了测量位置电阻Rx的四种实验电路,其中无法测出未知电阻Rx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4所示,是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或示例图片,用来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小明让大小不同的实心钢球从同一斜面上相同的高度处由静止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并推动木块移动,如图15甲所示。

(1)实验中,大小不同的钢球在水平面上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 (填“相同”或“不同”)。比较实验现象,可以推理出动能较小的是 的钢球。

(2)小明选用大小不同钢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3)实验时,若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相同高度处滚下,推动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移动,小明发现水平面越光滑,木块移动的距离越 (填:“远”或“近”);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木块将

(4)同班的小红同学,发现木块移动的距离没有其他同学的明显,认为是木块太重的原因造成。为了验证猜测,小红设计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方案,如图15乙所示,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通过实验得到了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请帮小红分析,此次试验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之间的表达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小文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人玻璃和水中.其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一:将光从空气射人玻璃中

(1)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如图1所示;

(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砖的圆心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人射角和折射角;

(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一所示:

表格一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i

30°

45°

60°

水中折射角r

17°

24°

30°

实验二: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1)将标有角度的圆盘按图2所所示安放;

(2)将一束激光从空气射向水面O处,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

(3)逐渐增大入射角,重复步骤(2);

实验所测数据如表格二所示:

表格二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i

30°

45°

60°

玻璃中折射角r

22°

35°

40°

分析以上数据可得:

①当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其它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     

②当光从空气斜射人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③当光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不同的介质中时,折射角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