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_______运动(匀速/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60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苹果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由A到B/由B到A).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所示,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______.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发现所成的像越来越小,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小明在拍摄哪一张照片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较大____.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电路图.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5Ω、10Ω、20Ω、4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规格为“40Ω,1A”的滑动变阻器一个,导线若干.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所测得的部分电流、电压值见表1.在第2次实验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电阻的电流为_____A.根据表1数据可得到结论:_____
表1 表2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如表2所示,
①由于操怍不当,导致一组数据存在错误,请判断第_____次实验的数据存在错误.产生错误的原因是_____,正确的数据应该是_____A.
②纠正错误以后,该小组用40Ω的电阻替换20Ω的电阻进行了第4次实验,发现实验无法进行下去,为完成第4次实验,同学们提出了下列解决方案,其中正确的是_____.
A.将电压表的量程换为0~15V B.换成电压为12V的电源
C.更换最大阻值大于或等于80Ω的滑动变阻器
D.可将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调为1.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学习了燃料的热值后,自己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大小关系.他实验时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两套规格完全相同的装置,并每隔1分钟记录了杯中水的温度(见表).
加热的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甲杯水温/℃ | 25 | 27 | 29 | 32 | 34 | 36 | 38 |
乙杯水温/℃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实验时应控制两套装置中相同的量有加热时间和水的_____、_____.
(2)通过表中记录的数据,你认为煤油和菜籽油两种燃料中,热值较大的是_____.
(3)该同学实验前用天平测出了烧杯中水的质量及两油灯中燃料的质量,并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Q吸=cm(t﹣t0)计算出了水吸收的热量,他认为通过这些数据能准确地计算出煤油和菜籽油的热值.你认为他的计算结果可靠吗?_____,为什么?_____
(4)在安装、调节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节_____,再固定_____ (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 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知,甲液体的比热容_____(大于/等于/小于)乙液 体的比热容.如果乙液体是水,那么甲的比热容大小是_____; 若实验中水的质量是 20kg,那么“热得快”每分钟提供的热量是_____J.(不计热量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触及脸部,感觉到脸部有震颤麻木的感觉,下列实验中,与此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 弹响古筝的某根弦丝,看见发声的弦丝“变粗”
B. 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C. 在真空钟罩外,听不见钟罩内正在敲铃的闹钟声音
D. 把正在敲铃的闹钟密封在塑料袋内放入水中,在空气中仍能听到钟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为暗盒右侧面上的一个圆孔,用一个外径与圆孔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暗盒右侧与盒侧面平行的光屏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的光学器件
A. 一定是凹透镜 B. 一定是凸透镜
C. 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D. 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花;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1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在毛巾表面,棉花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 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
(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
(5)在此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请问:牛顿第一定律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出.
(6)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三次滑行过程中消耗的机械能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7)通过上面的探究后,小明再想考如下的问题,如图2所示,摆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摆到右侧最高点C时,如果摆球所受的力忽然全部消失,则摆球将 (选填“往回摆”“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交通部门通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的被测车 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 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 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A. 汽车遇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204m
B. 汽车遇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68m
C. 汽车的速度约为 26.15m/s
D. 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 1.3s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