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如图所示,圆柱体甲的质量为3.6千克,高为0.2米,密度为1.8×103千克/米3
①求甲的体积.
②求甲竖直放置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③现有一薄壁圆柱形容器乙,质量为0.8千克.在容器乙中倒入某种液体,将甲竖直放入其中,并分别测出甲放入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如表所示.
放入物体前放入物体后
p(帕)19602940
p(帕)15681568
(a)求容器的底面积.
(b)求液体密度的最小值.

分析 ①知道甲的质量和密度,根据V=$\frac{m}{ρ}$求出甲的体积;
②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G=mg、m=ρV、V=Sh和p=$\frac{F}{S}$求出甲竖直放置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③(a)放入物体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和液体的重力相等,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和液体的重力之和,根据p=$\frac{F}{S}$表示出两种情况下的压强,联立等式即可求出容器的底面积;
(b)由表格数据可知,放入物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说明原来液体充满容器,甲放入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不同是由于甲的重力和排开液体重力不同造成的,根据压强公式得出等式然后分析得出答案.

解答 解:①由ρ=$\frac{m}{V}$可得,甲的体积:
V=$\frac{{m}_{甲}}{{ρ}_{甲}}$=$\frac{3.6kg}{1.8×1{0}^{3}kg/{m}^{3}}$=2×10-3m3
②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甲竖直放置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frac{{F}_{甲}}{{S}_{甲}}$=$\frac{{G}_{甲}}{{S}_{甲}}$=$\frac{{m}_{甲}g}{{S}_{甲}}$=$\frac{{ρ}_{甲}{V}_{甲}g}{{S}_{甲}}$=$\frac{{ρ}_{甲}{S}_{甲}{h}_{甲}g}{{S}_{甲}}$=ρgh=1.8×103kg/m3×9.8N/kg×0.2m=3528Pa;
③放入物体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液前=$\frac{{F}_{液}}{{S}_{乙}}$=$\frac{{G}_{液}}{{S}_{乙}}$----------①
容器乙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容前=$\frac{{F}_{容}}{{S}_{乙}}$=$\frac{{G}_{液}+{G}_{乙}}{{S}_{乙}}$-----②
由②-①可得:
p容前-p液前=$\frac{{G}_{液}+{G}_{乙}}{{S}_{乙}}$-$\frac{{G}_{液}}{{S}_{乙}}$=$\frac{{G}_{乙}}{{S}_{乙}}$=$\frac{{m}_{乙}g}{{S}_{乙}}$,
则S=$\frac{{m}_{乙}g}{{p}_{容}-{p}_{液}}$=$\frac{0.8kg×9.8N/kg}{1960Pa-1568Pa}$=0.02m2
(b)由表格数据可知,放入物体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
则原来液体充满容器,甲放入前后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不同是由于甲的重力和排开液体重力不同造成的,
所以,放入物体前后有:
△p=p容后-p容前=$\frac{△F}{{S}_{乙}}$=$\frac{{G}_{甲}-{G}_{排}}{{S}_{乙}}$=$\frac{{m}_{甲}g-{ρ}_{液}g{V}_{排}}{{S}_{乙}}$,
整理可得:
ρ=$\frac{{m}_{甲}g-△p{S}_{乙}}{g{V}_{排}}$,
当V=V时,液体的密度最小,
则ρ液小=$\frac{{m}_{甲}g-△p{S}_{乙}}{g{V}_{甲}}$=$\frac{3.6kg×9.8N/kg-(2940Pa-1960Pa)×0.02{m}^{2}}{9.8N/kg×2×1{0}^{-3}{m}^{3}}$=0.8×103kg/m3
答:①甲的体积为2×10-3m3
②甲竖直放置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3528Pa;
③(a)求容器的底面积为0.02m2;(b)液体密度的最小值为0.8×103kg/m3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和压强公式的应用,分析好将甲竖直放入乙容器前后压强变化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交通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关于如图所示的四种实例中,下列与这些交通工具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驾驶员佩戴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
B.
汽车轮胎上有花纹是为了增加有益摩擦
C.
机翼利用了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大
D.
大型平板车安装许多轮子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中学生的正常体温是41℃B.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 V
C.未用过的2B铅笔长约10 dmD.电热水器的额定功率约200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重为2牛、底面积为10-22的薄壁圆柱容器内装有水,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若容器中水重力为10牛.
(1)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若在容器中轻轻放入一个重8牛的物块,物块排开水的体积为4×10-43,求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范围.(g取10牛/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用到的实验器材有:多节干电池、电键、若干导线,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以及有关DIS实验附件,并选用A、B和C三个导体作为研究对象.小组同学正确连接电路,表一、表二和表三为他们的实验记录表.
表一  导体A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12.00.10
22.40.12
34.80.24
表二  导体B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41.00.20
52.20.44
63.00.60
表三  导体C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71.20.12
82.40.24
94.00.40
①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可以用改变串联电池节数的方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数据中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导体,通过导体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③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他们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a)结论一:同一导体,通过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比值是定值;不同导体,通过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比值不同.
(b)结论二:同一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是定值;不同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不同.
你认为正确的结论是(b).
④小组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和8的数据,发现:相同电压时,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同.为进一步验证,在不添加实验器材的前提下他们继续实验,并设计了表四用以记录相关数据,请你完成表四中空缺的栏目.
表四  导体B
实验
序号
电压
(伏)
电流
(安)
12.0/
22.4/
34.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关于声音,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
A.
图中烛焰晃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
图中因为抽气机能将空气完全抽出,所以玻璃罩外根本听不到铃声
C.
图中音叉发声时小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小明在课外科学小组活动中,完成了两个探究实验,请根据文中实验活动的情况帮助小明填写空白处的内容.

探究一: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应该选取两根相同(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甲小组的同学,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直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如图1.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向点燃蜡烛方向倾斜.
探究二:如图2所示,小明同学在张老师指导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蜡烛位于图中B处时,移动光屏到D处,观察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时像和物大小相等.
(2)小明同学把蜡烛移动到A处,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要使像变清晰,光屏应向左(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在上述(2)操作的基础上,张老师取下自己戴的眼睛放于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又变得模糊,小明同学发现当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像又清晰.由此可知,张老师所戴的眼镜是凸透镜,张老师的眼睛属于远视眼(选填“近视眼”、“远视眼”、或“正常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小华想测一辆小车的平均速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有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情况.

(1)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4.00cm,tBC=1s,vAC=3cm/s;
(2)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煤油
密度/(kg•m-32.7×1037.9×1038.9×1031.0×1030.8×103
比热容/[J•(kg•℃)]0.88×1030.46×1030.39×1034.2×1032.1×103
长1m、横截面积1mm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Ω0.0270.0960.017  
A.将体积相等的铁块和铜块匀速提高相同的高度,拉力的功率一定不同
B.装有煤油和水的两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其中图线b表示的是煤油
C.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分别拉成粗细相同的铜线和铝线,将它们并联接入电路中,则通过铜线的电流较大
D.若铜块和铁块的吸热之比是3:1,升温之比是3:2,则二者的质量之比为92:39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