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变频空调机
空调机中有被称为“冷媒”的物质,利用它的物态变化可以实现室内、外热量的转移.如图所示是空调机制冷系统的原理图,其中压缩机的作用是对气态“冷媒”加压,并使“冷媒”在管内循环.压缩机的转速越大,“冷媒”的流量越大,空调机的制冷能力就越强.压缩机的转速由供电频率决定.“变频空调”是与传统供电频率不变的“定频空调”相比较而产生的概念,变频空调机的变频器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节供电频率,从而改变压缩机的转速,达到控制“冷媒”流量的目的.变频空调机开始工作时,以最大功率进行制冷,当室内温度快速降至设定温度后,压缩机随即处于低速持续运转状态,维持室温基本不变.
表一:表示某型号变频空调机的“冷媒”流量与变频器供电频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表二:表示该型号变频空调及部分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制冷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空调机从密闭区域内去除热量的总和;能效比是空调机在额定状态工作时,制冷量与输入功率之比.
表一:
频率f/Hz30507090110130
流量Q/kg•h-13872106140174208
表二:
最小额定最大
输入功率/W1307001400
制冷量/W6503600
能效比3.80
(1)空调机工作时,压缩机对气态“冷媒”加压,送到冷凝器通过风扇吹风散热使“冷媒”液化,这里促使气态“冷媒”液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2)表二中空调机额定制冷量为2660W,在额定状态下工作10min,可以使266kg的空气温度下降6℃.[取空气的比热容c=1.0×103J/(kg•℃)]
(3)夏天,上述空调机开始工作0.5h后,家中房间温度降至设定温度,随即空调机处于低速稳定运转状态,又工作了10h,全过程共耗电2.9kW•h.则前0.5h内空调机消耗的电能是0.7kW•h,后10h空调机的平均工作电流是1A.

分析 (1)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一是压缩体积;二是降低温度.
(2)根据表二实验数据分析答题;由热量公式求出空气的质量.
(3)变频空调机开始工作时的输入功率最大,根据W=Pt求出前0.5h内空调机消耗的电能,进一步求出后10h空调机消耗的电能,利用W=UIt求出后10h空调机的电流.由W=Pt求出后10h消耗的电能,然后求电流大小.

解答 解:
(1)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2)根据效能比η=$\frac{{P}_{制冷量}}{{P}_{输入}}$,
所以制冷量P制冷量=ηP输入=3.8×700=2660W;
t=10min=600s,
带走的热量Q=P制冷量t=2660W×600s=1.596×106J,
根据Q=cm△t,所以空气质量m=$\frac{Q}{c△t}$=$\frac{1.596×1{0}^{6}J}{1.0×1{0}^{3}J(kg•℃)×6℃}$=266kg;
(3)开始0.5h消耗的电能:
W1=P1t1=1.4kW×0.5h=0.7kW•h,
后10h消耗的电能:
W2=W-W1=2.9kW•h-0.7kW•h=2.2kW•h=2200W•h,
由W=UIt可得,后10h空调机的电流:
I=$\frac{W}{Ut}$=$\frac{2200W•h}{220V×10h}$=1A.
故答案为:(1)降低温度;压缩体积;(3)2660;266;(3)0.7;1.

点评 本题考查了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空调的工作状态、求制冷量和工作电流等问题,认真审题、由题意获得所需信息是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气温低于水银凝固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北方的冬天,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
D.人们常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说明蒸发具有制冷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在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因缺少电压表,小军利用两个电流表和一个已知阻值为20Ω的电阻R0,同样测出了小灯泡的电阻,原理如图甲所示.小军读出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而电流表A2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L两端的电压为2V,电阻为10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小明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2m;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镜中像的大小不变.如图是小明看到身后的石英钟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它的实际时间是3: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进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这个实验,平面镜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并且在纸板F靠近镜面的地方剪去一个角(如图所示).
(1)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此时入射角∠AON=40°,那么反射角是∠BON=40°.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向ON(法线)靠近;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把纸板F向前、向后转折,则在纸板F上不能(选填“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然后归纳得出结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利用木块可以做很多实验:

(1)探究浮沉条件:用手将质量为0.9kg、体积为1dm3的木块全部压入水中,木块受到的浮力为10 N.放手后,待木块静止,排开水的体积为9×10-4 m3.(g取10N/kg)
(2)测滑动摩擦力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先后两次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相同的距离,图甲是第一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2N;图乙是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第一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1,第二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2,则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f1= f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常用的一种物理方法.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现象:轻质球a、b靠近时相互吸引      推测:a、b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现象:一滴墨水扩散到整杯清水中      推测: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变为彩色光    推测:白光不是单色光
D.现象: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    推测: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明在拆装手电筒时,发现手电筒的小灯泡上标有“3.8V”的字样,但上面的电流值已经模糊不清,他想通过实验测量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功率,图1为他所连的实验电路.
(1)经检查发现电路接线有错误,小雨只做了一处改动就闭合开关进行实验.请在他接错的导线上打上“×”,并改正.
(2)电路连接正确后好,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有示数,但电压表示数几乎为0,移动滑片电流表示数会发生变化,则产生此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灯泡短路.
(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时,小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8V 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0.3A,正常发光时的功率为1.14W.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老师又出示了电阻Rx(大约1000欧),提问能否用上述方法进行测量该电阻的阻值.同学们分析得出上述方案不行,原因是:RX电阻的阻值太大,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法精确测量出电流大小.
(5)接着,小明与其他同学经过讨论,通过增加一电阻箱R(0~9999Ω 5A)、定值电阻R0(200Ω 2A)、单刀双掷开关等器材,设计出了如图2示的方案,
实验按下列步骤进行,请将有关步骤填写完整,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第一步:按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②第二步:将开关S拨到a,记下电压表示数为U0
③第三步:将开关S拨到b,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得电压表示数为U0
④读出电阻箱的阻值大小,该阻值大小就是Rx的大小.此方案所涉及的思想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用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1)实验时,拉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因为这时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2)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它的示数是1.6N.
实验次数12345
压力F/N34567
摩擦力?/N0.60.81.01.21.4
(3)改变木块上所加钩码的个数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2中画出摩擦力随压力大小变化的关系图象.
(4)分析图象可知: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5)实验结束后,小丽同学想探究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她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然后将木块沿竖直方向锯掉一半,测得摩擦力的大小也变为原来的一半.她由此得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越小,摩擦力越小.你认为她的结论正确吗?不正确,理由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