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调热水器
    空调热水器,又名空气能热泵热水器.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工作过程中空调热水器通过一种工作媒质在蒸发器里迅速变成气态,在经过压缩机(消耗少量电能)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在冷凝器中重新变成液态,达到给水加热的目的.空调热水器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产生相同的热水量,比传统的电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的能量更高.
  热水产出率和能效比是衡量空调热水器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热水产出率是指该热水器当进水温度为20℃,出水温度为50℃时,每小时可出热水的体积数,能效比是指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与消耗电能的比值.如表为两种型号“空调热水器”在进水温度20℃时测定的部分参数.
型号AB
出水温度(℃)50
额定功率(kW)12
额定电压(V)220
热水产出率(L/h)100
环境温度范围(℃)-10~50
(1)空调热水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大于(大于/等于/小于)它所消耗的电能.
(2)下列关于空调热水器的判断中,正确的是D
A.工作媒质在冷凝器中不断吸热
B.空调热水器消耗的电能越少,其能效比越高
C.由于电流的热效应,热水吸收的热量一部分来自于电流产生的热量
D.压缩机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了工作媒质的内能
(3)A型热水器正常加热过程中,每小时流经冷凝器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为1.26×107J,其能效比为3.5.
(4)若B型热水器的能效比为4.2,则它的热水产出度为240L/h.

分析 (1)(2)读题由空调热水器工作原理分析解答;
(3)利用物质吸热公式求出水吸收的热量;根据能效比定义求解;
(4)根据能效比的定义表示出水吸收热量和消耗电能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实际热水产率.

解答 解:
(1)工作过程中空调热水器通过一种工作媒质经过压缩机(消耗少量电能)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在冷凝器中重新变成液态,达到给水加热的目.由此可知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大于它所消耗的电能;
(2)工作媒质在冷凝器中由气态变为液态,发生了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故A错误;
工作物质在冷凝器中重新变成液态,即液化放热,达到给水加热的目的,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故C错误;
根据能效比定义可知,由于水吸收热量不确定,故其能效比没法确定,故B错误.
压缩机将工作物质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利用做功方式改变了工作媒质的内能,故D正确;
(3)水吸收的热量为:
Q=cm△t=4.2×103J/(kg•℃)×1.0×103kg/m3×0.1m3×(50℃-20℃)=1.26×107J,
消耗电能:
W=Pt=1×103W×3600s=3.6×106J,
热水器的能效比:
η=$\frac{Q}{W}$=$\frac{1.26×1{0}^{7}J}{3.6×1{0}^{6}J}$=3.5;
(4)根据能效比可知,B型热水器的能效比为:
η′=$\frac{Q′}{W′}$
可得:
Q′=η′W′即cm(t2-t1)=cρV′(t2-t1)=η′P2t,
B型热水器工作1h提供的热水体积为:
V′=$\frac{η′{P}_{2}t}{{c}_{水}{ρ}_{水}({t}_{2}-{t}_{1})}$
=$\frac{4.2×2000W×3600s}{4.2×1{0}^{3}J/(kg•℃)×1.0×1{0}^{3}kg/{m}^{3}×(50℃-20℃)}$
=0.24m3=240L.
故答案为:(1)大于;(2)D;(3)1.26×107;3.5;(4)240.

点评 此题是关于空调热水器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考查了热量、电能、能效比、密度、效率等的计算等知识,要能读懂题目的意思,注意结合题意并能从其参数中获取有用信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一定要先熔化才可能变为水蒸气
B.气体都可以通过降温的方法转变为液体
C.我国北方冬季,居室玻璃上的“冰花”形成于玻璃内侧
D.人工降雨主要利用了干冰的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明、小红和小亮在做“探究影响导体的电阻大小因素”实验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三:导体的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室提供了4根电阻丝,其规格、材料如表所示
编号材料长度(m)横截面积(mm2 )
A镍铬合金0.251.0
B镍铬合金0.501.0
C镍铬合金0.252.0
D锰铜合金0.251.0
(1)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在M、N之间分别接上不同导体,通过观察相关现象来比较导体电阻大小,小明、小红和小亮对图中的电路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小明认为:电流表是多余的,观察灯泡的亮度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红认为:灯泡是多余的,根据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就可以判断导体电阻的大小.
小亮认为:灯泡和电流表同时使用更好,因为灯泡可以保护电路,从而防止烧坏电流表.
你赞同小亮(选填“小明”、“小红”或“小亮”)的观点.
(2)为了验证猜想二,可依次把M、N跟A、C(选填“A、B、C、D”)的两端相连,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分析比较这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
(3)依次把M、N跟电阻丝A、B的两端连接,闭合开关,电流表的示数不同,分析比较A、B两根电阻丝电阻的大小,可探究电阻跟导体的长度的关系,其结论是当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4)小丽在探究同样的课题时,手边只有一根电阻丝,那么,她利用这根电阻丝和上述电路,不能够完成猜想三(选填“一”、“二”或“三”)的实验验证.
(5)以上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用到,被称为控制变量法.下列4个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C
A.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B.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
C.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D.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为220V,接在照明电路中的一盏电灯,正常发光25h耗电1.5kW•h,其额定功率为60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家庭电路中常常发生这样两种情况:①在台灯插头插入插座后,闭合台灯开关,室内其它电灯熄灭,保险丝熔断;②在台灯开关断开的情况下,把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室内其它电灯全部熄灭,保险丝熔断.引起这两种故障的原因分别是(  )
A.①是插头短路,②是灯泡短路B.两者都是插座短路
C.①是灯泡短路,②是插头短路D.两者都是插头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2011年5月22日,水下考古破解“南澳Ⅰ号”之谜工作在南海全面展开.请分析回答:
(1)在潜水员完全浸没水中并继续下潜的过程中,海水对潜水员的压强将越来愈大,潜水员受到的浮力将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潜水员在大海里游泳时,发现身子比在淡水里游泳更轻,在大海里游泳更容易.他猜想:这种感觉可能与还海水中的盐有关.他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的主要器材有: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一块比水的密度稍大的小塑料块、一包食盐、一根玻璃棒等.实验过程:把小塑料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小塑料块沉入水底(完全浸没),然后慢慢向水中加入食盐并搅拌,直到小塑料块悬浮且静止在水中.通过这个实验得到的结论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填“质量”或“重力”或“排开液体的体积”)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由此证明他的这种感觉确实与海水中的盐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
b.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
c.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且加热时间相同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
请解答下列问题:
①在上述a、b、c、d四个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步骤a(填写步骤前的字母).
②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③改正错误后重新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则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c<c.,你判断的依据是在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时,甲升高温度大,它的比热容就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今年“五一”假期中,徐晃同学一家坐高铁去旅游,在车厢中他突然发现弟弟的玩具小球在桌面上沿图中虚线从A运动到B.则由此可判断列车在(  )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流通过用电器做功时,消耗的电能一定全部转化为内能
B.电流通过电热水器做功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C.电流做功的实质就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D.电流通过电风扇做功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