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时,将一个重20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桌边定滑轮的摩擦和绳重可以忽略,右边吊盘重1N.当往右盘中放入100g砝码时,木块静止不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当右盘中的砝码增加到300g后,木块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g取10N/kg).
【答案】分析:首先根据砝码的质量求出其重力,即进一步得到木块受到的拉力,然后根据木块所处的运动状态,结合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可知道木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解:(1)根据G=mg=0.1kg×10N/kg=1N,得到砝码的重力,则细线对木块向右的拉力为2N.
此时的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条件,这两个力相等.所以摩擦力为2N.
(2)当右盘中的砝码增加到300g后,砝码的重力为:3N,进一步可知木块受到的细线的拉力为4N.
此时的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即: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条件,这两个力相等.所以摩擦力为4N.
故答案为:2;4
点评:由于木块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摩擦力始终等于拉力.此题很容易让人根据摩擦力的决定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而得到前后两次摩擦力相等的错误答案.此题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前者始终等于拉力.当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所受的摩擦力就不变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电动机通过细线将砝码吊起.
精英家教网
(1)请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要求连线不得交叉);
(2)若不计摩擦及损耗,则电流通过小电动机所做的功,与小电动机对
 
做的功相等;
(3)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如图(甲)(乙)所示,则小电动机两端的电压是
 
V,电功率P=
 
W;
(4)若砝码的重力是10N,小电动机在5s内将砝码匀速提升0.4m,则它的机械功率P=
 
W;
(5)P与P的大小关系是P
 
P (选填“>”、“=”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理由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把木块沿斜面匀速拉动时,测得数据如下表:
木块的重力G/N 斜面的高度h/m 沿斜面的拉力F/N 斜面长s/m
10 1 3 5
(1)斜面的机械效率=
66.67%
66.67%

(2)画出木块所受力的示意图.
(3)摩擦是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重要因素,把物体拉上斜面,就要克服物体和斜面间的摩擦力作额外功.如果斜面光滑程度相同,请对下面两个问题做出正确判断,并从物体受力情况的变化来分析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原因
①如果斜面长度相同而高度增大,机械效率怎样变化?为什么?
②如果斜面高度相同而长度增大,机械效率怎样变化?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眉山)如图所示,是“探究摩擦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1)每次实验,小车都是从同一高度下滑,这是为了使小车在不同的水平桌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
水平初速度
水平初速度

(2)由于摩擦阻力的大小与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所以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等,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选填“大”或“小”),小车运动得越
(选填“远”或“近”).由此我们进一步推理,若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为零,小车将
做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上述实验中,若小车上放入钩码,则小车从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则达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将
不变
不变
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距离将
不变
不变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让同一小车每次自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 阻力大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毛巾 18.30
棉布 较大 26.83
木板 63.20
(1)每次实验为什么都要让同一小车从斜面顶端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小车受到摩擦阻力的大小跟
 
有关,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如果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