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学校音乐会上,吉他弹奏声美妙极了,小明想探究弦丝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其长度、直径、材料的关系,他选取了不同规格的弦丝,在松紧程度相同的前提下拨动弦丝发声,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材料 长度/cm 直径/mm 频率/Hz
 1 钢 2.0 2131
 2 钢 35.00 2.0 1284
 3 钢 50.00 2.5 656
 4 尼龙 50.00 500
(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得1号弦丝的长度是20.50cm.
(2)四根弦丝中,发声音调最低的是编号为4的弦丝.
(3)分别拨动编号为1、2的弦丝,可探究发声音调与弦丝长度的关系.
(4)分别拨动编号为3、4的弦丝,可探究发声音调与弦丝材料的关系,可见编号为4的弦丝直径是2.5mm.
(5)分别拨动编号为2、3的弦丝,不能(能/不能)探究发声音调与弦丝直径的关系,理由是弦丝的长度不同.

分析 (1)由图读出弦丝的长度,注意要有估计值;
(2)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音振动的频率;
(3)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探究发声音调与弦丝长度的关系,应控制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长度的大小;
(4)根据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弦丝的频率与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换用不用材料的弦丝的做实验;
(5)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时每一次只能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

解答 解:(1)由图可知,物体的长度为20.50cm;
(2)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音振动的频率,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由表知,编号为4的弦丝频率最小,故音调最低;
(3)探究发声音调与弦丝长度的关系,要控制弦丝的材料和直径相同,只改变弦丝长度的大小,由表中数据,所以,分别拨动编号为1、2的弦丝,可探究发声音调与弦丝长度的关系;
(4)分别拨动编号为3、4的弦丝,探究发声音调与弦丝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弦丝的长度和直径相同,由表中数据,编号为4的弦丝直径是2.5mm.
(5)探究发声音调与弦丝直径的关系,应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变弦丝的直径大小;而由表中编号为2、3的弦丝数据知,没有控制长度不变,所以无法研究探究发声音调与弦丝直径的关系.
故答案为:(1)20.50;
(2)4;
(3)1、2;
(4)2.5;
(5)不能;弦丝的长度不同.

点评 本题结合生活实际,考查长度的测量及控制变量的具体运用,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喝开水时,或在喝汤时,因为水和汤的温度较高,容易烫伤,常用嘴对水或汤的表面吹气,可以使其变得不烫,其主要原因是(  )
A.向水面吹气,可以把高温带走
B.吹的气体比开水的温度低,能吸收开水的热
C.向水面吹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冷却作用
D.向水面吹气时能加快蒸发,蒸发吸热,使水温度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过程现象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同时给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实验中发现:通电后煤油的温度升高得快.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由此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的关系,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在这个实验中,将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可以控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
(2)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U型管内液体的高度差体现出来的,像这种用能直接观测的量来显示不易直接观测的量的方法叫转换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经常用到,请你列举一例探究动能的大小实验中,我们通过小木块被小铁球推动距离的远近判断小铁球具有动能的大小.
(3)通过实验现象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当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阅读《探究水果电池电压》回答后面的问题
探究水果电池的电压
小明用铜片和锌片作为电源正负极插入较小的柠檬中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如图所示.小华用铜片和铝片插入较大的柠檬中制成了一个水果电池.他们分别连通相同的音乐芯片,小华比小明的芯片声音要响一些.由此他们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水果电池电压可能与水果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水果电池电压可能与电极的材料有关.
(1)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明用同一个柠檬制成水果电池,沿着电极插入的方向不断慢慢地切去外侧的部分柠檬,分别测出电压,如表一所示:
表一
柠檬大小一个大半个半个小半个
电压U/V0.800.800.800.80
分析表中数据,说明猜想一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华用铜片作为电池的正极,分别用外形相同的锌、铝、铁等金属片作为电池的负极,将金属片电极插入柠檬,保持两极的距离和深度相同,分别测出电压,如表二所示:
表二
电极材料铜和锌铜和铝铜和铁
电压U/V0.8800.600.46
分析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是水果电池电压与电极的材料有关.
(3)请你结合前面材料提出一个有价值、可探究的问题:水果电池的电压与两极的距离(或深度)是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归纳 式探究--研究霍尔电压
叶子姐姐在研究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验中,将直导线换作一块厚度为b、宽度为d的导体板.如图1所示,将电压表连在导体板的两侧,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导体板两端存在电压,这个电压叫霍尔电压.叶子姐姐进一步做了如下实验:
板的材料板的厚度d/m通入板的电流I/A磁场强度B/T霍尔电压UH/V
2×10-22×10-61×10-41.0
4×10-22×10-61×10-40.5
2×10-22×10-62×10-42.0
2×10-22×10-61×10-40.7
2×10-24×10-61×10-41.4
4×10-26×10-62×10-42.1
(1)由上述实验数据可得:霍尔电压UH=K$\frac{IB}{d}$ (K为系数),K称为材料的“霍尔系数”,综合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得:材料不同,霍尔系数K值不同(“相同”或“不同”);K=1×108Vm/AT.
(2)请你将表中的空格填上.
(3)在图2UH-d关系图象中,b能正确反映UH随材料的厚度d变化的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同学观察到汽车紧急刹车后,由于汽车具有惯性,并不能马上停下来,而是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从而常常造成车祸现象.他很想知道影响汽车紧急刹车后滑行距离大小的因素(因为紧急刹车后,滑行距离的大小是造成车祸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猜想:
A、紧急刹车前的速度     B、汽车的总质量
C、汽车刹车系统的性能    D、紧急刹车时的路况
根据自己的猜想,该同学设计了以自行车代替汽车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并把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车的总质量
m/kg
刹车前速度
v/m•s-1
路    况滑行距离
s/m
    1    100    4  水泥路    0.4
    2    100    4  操场土路    0.6
    3    100    8  操场土路    1.2
    4    150    4  操场土路    0.8
    5    150    4  水泥路    0.5
    6    150    8   水泥路    1.5
(1)为了验证猜想A是否正确,必须选择表格中实验次数中的2和3,(或5和6).
(2)为了验证猜想B是否正确,必须选择表格中实验次数中的1和5,(或2和4).
(3)从表中你能得到的结论是:刹车后滑行的距离与刹车前的速度、车的质量和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小强学完电学后惊奇地发现,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更换不同的器材就可以进行不同的探究实验.

(1)在器材处若接上未知电阻可以测定未知定值电阻的阻值,若接上灯泡可测定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则①前者的实验原理是I=$\frac{U}{R}$;后者的实验原理是P=UI.
②小强同学在器材处接上灯泡并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然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最终,他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片,两表指针均几乎不动.原因是小灯泡断路.
③在这两个实验中,都要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请你说出这一操作的主要目的有什么不同.前者是多次改变电阻电压和电流,得到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并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后者是通过移动滑片,使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2)将器材处接上电阻可探究“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应位于B(选填“A”或“B”)端,可以起到保护电路作用.
②小强通过实验得到数据如表所示,其中第1次实验的电流表示数如图2所示,为0.1A,所用电阻R的阻值是10Ω.根据表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③小强继续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将电阻R先后更换为5Ω和15Ω的电阻进行实验,利用得到数据分析,却得不到“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这一结论:请帮他分析原因没有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实验序号123
电阻R/ΩR
电压U/V1.01.52.0
电流I/A0.150.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焦距f为10cm)、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1所示.若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依次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1)在凸透镜右侧主光轴上画出焦点F的位置.
(2)画出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的径迹.
(3)当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像时,蜡烛位于图中B或C点;当蜡烛位于D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清晰的像.(以上两空均选填“A”、“B”、“C”或“D”)
(4)如图2所示,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水球相当于凸透镜(选填“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是大于2倍焦距(选填“1倍焦距以内”,“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或“大于2倍焦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