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如图所示,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其中说法_____正确(填字母)。
A.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直线
B.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
(2)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8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3)当屏上的像清晰时,小曹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该向_____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4)当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5)在整理器材时,小曹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_____(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答案】B Ⅱ 变大 远离 变减小 上升 反射
【解析】
(1)实验时要把凸透镜置于蜡烛和光屏的中间,并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故选B;
(2)由题意可知:物距为50cm﹣18cm=33cm,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即光屏应在Ⅱ区域内左右移动;此时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像的大小变大;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由于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像远离凸透镜,所以应该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变小;
(4)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相对于凸透镜向下移动,所以像逐渐向上移动;
(5)从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此时她所持的凸透镜镜面当成了反射面,即当做了凸面镜,此时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是根据光的反射来成像的。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探究圆柱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探究F浮与G排的关系,需要在图中操作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步骤。请写出该步骤的内容:______。
(2)由图中步骤B、E可知,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有关。
(3)未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在E图中若圆柱体并未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会导致该液体密度的测量值偏_________。
(4)画出图D中手受到的拉力示意图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到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不同。根据上述现象,提出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是
A.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是否有关?
B.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是否有关?
C. 如果改变导体材料,电路中的电流会改变吗?
D. 小灯泡的亮度影响电路中的电流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袁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A.厚为2mm的透明玻璃
B.厚为4mm的透明玻璃
C.厚为2mm的茶色玻璃
D.厚为4mm的茶色玻璃:
为了使周围环境对实验影响小,成像效果更好,小袁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____(填序号)。把两攴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置于图中位置,其中蜡烛A点燃,蜡烛B不点燃,接下来,小袁选择保持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动,移动正确选用的玻璃板的位置,并从玻璃板的左侧观察,直至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玻璃板位于图中_____cm刻度线处。
(2)接着小袁又进行凸透镜成像的补充实验,将各元件恢复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并将玻璃板换成凸透镜,蜡烛B换成光屏,此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①若小袁在不移动蜡烛和光屏的前提下,只将凸透镜左右移动,在光屏上能够成_____次清晰的像。
②若小袁只将凸透镜从60cm处移动到40cm处,这个过程中蜡烛A成的像到蜡A的距离是如何变化的: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模拟汽车超载和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小明选用小车、斜面、木板、钩码、木块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小车动能的大小。
(2)为了研究汽车的超速问题,应选择如图中甲、乙两种实验情形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小车的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则动能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安全隐患越大。
(3)为了研究汽车的超载问题,应选择如图中乙、丙两种实验情形进行比较,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某建筑工地利用滑轮组和卷扬机提起重物的示意图。滑轮组将重为G=900N的建筑材料A竖直匀速提升,10s内竖直匀速提升1m,卷扬机对绳的拉力为F,卷扬机对绳的拉力的功率为P,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动滑轮受到的重力=100N。不计绳重和滑轮与轴的摩擦,g取10N/kg。求:
(1)卷扬机对绳的拉力F;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3)卷扬机对绳的拉力的功率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用弹簧测力计、合金块、烧杯和水进行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一所示。(g=10N/kg)
甲 乙 丙 丁
(1)根据甲、乙、丙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金块的重力是_________N,合金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
(拓展)完成实验探究后,小明将水倒出,将该合金块放在烧杯底部,然后向烧杯中倒另一种液体,通过测量容器中液体的深度h,同时计算合金块受到的浮力F浮,绘制了如所示的图线。
(1)分析图像可知,液体深度增至10cm之后,物体处于______状态(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
(2)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3)若合金块的底面积为10cm2,则液体深度增至10 cm以后,合金块对烧杯底部的压强为_______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家新买了一台电热水器,右表是该热水器的技术参数。现将电热水器的水箱装满水,通电后正常工作40 min,水温从22 ℃升高到42 ℃。在此过程中,求:
(1)热水器中电热丝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
(2)水所吸收的热量;
(3)热水器的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