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日前,雪龙号科考船从上海启航,执行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任务.在科考船的铁锚从水下深处向上提起,直至完全离开水面的过程中,铁锚受到的浮力(  )
A.逐渐变小B.保持不变
C.先保持不变,后逐渐变小D.先保持不变,后逐渐变大

分析 轮船的铁锚从水下深处向上提起,直至完全提出水面,排开水的体积先不变后变小;水的密度不变,利用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公式FVg分析判断.

解答 解:轮船的铁锚从水下深处向上提起没有提出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这一过程中,由F=ρVg可知,其所受的浮力不发生改变;
当提出水面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水的密度ρ不变,由F=ρVg可知,该过程中,铁锚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综合所得:铁锚从水下深处向上提起,直至完全离开水面的过程中,铁锚受到的浮力先保持不变,后逐渐变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得出排开水体积的变化是突破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如图所示,乒乓球不下落,这是因为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空气(  )
A.流速变大,压强变大B.流速变大,压强变小
C.流速变小,压强变大D.流速变小,压强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某同学在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
(1)他所准备的实验器材有:滑轮,细绳,铁架台,直尺,钩码,还需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2)该同学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在表格中,请认真填写所缺少的部分
物重/N物体提高的高度/m弹簧测力计读数/N绳自由端拉动距离/m有用功/J总功/J机械效率
500.15200.457.5983.3%
(3)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该做匀速竖直向上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919395979999999999
(1)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B.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乙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9℃,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9.利用矿泉水瓶和两根吸管制作一个口吹喷雾器,并画出该装置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中,张聪同学将鸡蛋放入装有密度为1.1×103kg/m3盐水的量筒中,鸡蛋恰好能处于悬浮静止状态,测得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是5×103m3(g=10N/kg)
(1)该鸡蛋的重力是多少?
(2)请说出使鸡蛋下沉的可行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小明和小红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烧瓶A中的金属丝是铜丝,电阻比较小,烧瓶B中的金属丝是镍铬合金丝,电阻比较大.温度计显示煤油的温度.
(1)这两个烧瓶中所盛煤油初温度和质量相同.
(2)小红问小明“水比较容易获得,干嘛不用水代替煤油”.对于这个问题,小明与他的同学给出了下列四种答案,你认为合理的是D
A.因为煤油有颜色便于观察
B.因为煤油有比较大的热值
C.因为煤油有比较小的密度
D.因为煤油有比较小的比热容
(3)本实验是用煤油温度的变化来比较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
(4)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发现B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比烧瓶中温度计高.这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夏天,把一支温度计放在吊扇下,吹风时,温度计的示数将会(  )
A.升高B.降低C.不变D.均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在“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时,利用如图装置对某物质加热,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在第25min时,把酒精灯去掉,继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试管内的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该物质在第20min处于液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从乙图可以看出,该物质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在B点时的内能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点时的内能.
(3)根据图中坐标信息可知,该物质在DE段和FG段的比热容之比为c1:c2=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