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题意填空
(1)如图1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填“升高”、“不变”或“降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 (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如图2所示用剪刀剪断物体,已知剪断物体需要120N的力,图中L1:L2=2:1,则在手柄处至少应施加N的力.若要剪断物体更省力,应把被剪物体尽量(选填“靠近”或“远离”)剪刀的转动轴.
【答案】
(1)升高;变大
(2)60;靠近
【解析】解:(1)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而外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此时在瓶内气压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水被压入玻璃管,因此管内水柱的高度会增大;
当管内水柱高度增大时,水深增大,由p=ρgh知,当ρ一定时,h越大,则p值越大,因此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解:(2)已知阻力,即剪断物体需要120N,L1:L2=2:1,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F1L1=F2L2 ,
所以剪刀手柄处施加的力至少:
F1= F2=
×120N=60N;
图中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在同样的情况下,往剪刀转动轴靠近,减小了阻力臂,由F1L1=F2L2可知:阻力臂L2越小,越省力.所以答案是:(1)升高;变大;(2)60;靠近.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和液体的压强的特点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称为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是力和力臂乘积的平衡,而不是力的平衡.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 ×动力臂 = 阻力 ×阻力臂即:F1 L1 = F2 L2可变形为 :F1 / F2 = L1 / L2;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冉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5cm2、高度为6cm的实心圆柱体铜块,相同的大烧杯若干,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
(1)小冉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铜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 | B | C | D | E | F |
弹簧测力计示数/N | 2.6 | 2.5 | 2.4 | 2.4 | 2.3 |
(2)在实验步骤B中铜块所受浮力F浮=N.
(3)分析实验步骤A、B、C、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分析实验步骤A、E、F,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有关.
(4)小冉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kg/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还算出了步骤B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Pa,并发现步骤B、C、D中铜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选填“增大”或“减小”).
(5)小冉在步骤B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保持铜块下表面所处的位置不变,把弹簧测力计的拉环固定在铁架台上,缓慢向烧杯内加水,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选填“增大”或“减小”);当所加水使铜块刚好浸没时(水未溢出),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增加了Pa.(已知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少0.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0.1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小伟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他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可能与: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接着小明就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操来验证他的猜想:
(1)实验中小伟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这样做是为了利用的原理得出拉力等于摩擦力,从而测出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2)如果小伟要探究猜想②,他应该选择两幅图所示的实验步骤来操作,根据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 , 滑动摩擦力越大.
(3)小伟要探究猜想③,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甲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他比较甲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那么小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重为1140N的物体,它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5×103cm2 . 工人师傅用600N的力匀速提升物体,物体的速度为0.2m/s.(不计摩擦及绳重)求:
(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工人师傅拉绳的功率;
(3)体重为450N的小明用此滑轮组提升物体,但物体没有被拉动,物体对地面的最小压强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他将一块玻璃板垂直架在桌面上,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玻璃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这是为了__________;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实验中,小华同学用左手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点燃,发现玻璃板中的“自己”是用___________(填“左”或“右”)手点燃蜡烛的。他又将玻璃板绕其底边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______(选填“转向自己”、“转离自己”或“不动”)。
(3)实验中,玻璃板后的蜡烛和玻璃板前的蜡烛产生的像无法完全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
(4)小琳将图甲中的玻璃板换成平面镜,垂直于纸板放置(如图乙所示),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他用激光笔沿硬纸板EO照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光线沿OF射出,则∠NOF_____∠EON(选填“>”、”<”或“=”)。 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那么实验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5)小琳又让入射光线沿着FO入射到O点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射出,这说明光反射时: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包含很多物态变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雪山上的冰雪在温度升高时逐渐消融﹣﹣液化
B.海洋里的水经太阳晒变成水蒸气﹣﹣升华
C.水蒸汽在高空中遇冷空气形成﹣﹣液化
D.水蒸汽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形成雪﹣﹣凝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摩擦生热”其实质是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而“燃烧”过程的实质是燃料的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燃料燃烧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