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绿色环保,低碳出行”,颜色醒目的共享单车,已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下面关于共享单车的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宽大的坐垫可以减小压力
B.刹车时,地面对前后轮的摩擦力均为阻力
C.车身为铝合金材质,可减轻质量
D.在车轴滚动轴承处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摩擦

分析 (1)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2)车之所以能够前进 直接原因是地面给它的摩擦力,因为是后轮驱动,所以后轮受到地面对它向前的摩擦力,而前轮不是驱动轮,被后轮推着前进,对地面向前运动,受到地面对它向后的摩擦力.
(3)在体积一定时,减小材料的密度可减小质量.
(4)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

解答 解:A、自行车的坐垫较宽大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故A不符合事实.
B、刹车时,地面对前后轮的摩擦力均为阻力,故B符合事实;
C、车圈为铝合金材质,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小材料的密度可减轻质量,故C符合事实;
D、车轴上装有滚动轴承是为了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故D符合事实.
故选A.

点评 知道改变摩擦和压强的方法,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实际应用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手持10kg物体保持平衡,此时肱二头肌收缩对桡骨所施加力的大小一定(  )
A.大于98 NB.小于98 NC.等于98 ND.等于10 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小雯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小雯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小雯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25.0cm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然后,小雯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雯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小柯喜爱滑板运动,一个滑板质量为5千克,如图所示.每个滑板轮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l0-42,小柯的质量为45千克,他站在滑板上时,滑板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
A.2.25×106B.1.25×106C.5×106D.4.5×1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玻璃管内径越大,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越小
B.往水银槽内多倒些水银,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增大
C.玻璃管倾斜,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D.玻璃管内水银柱上方进入一些空气,管内和管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所示,在探究水平面上长方体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静止的木块,木块表面粗糙程度相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由表中信息可知,小明探究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0N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3.3N,此时木块做加速(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木块开始滑动后撤销拉力,则木块在滑行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3.3N.
拉力大小F/N0~3.43.53.3
木块平放静止开始滑动匀速运动
木块侧放静止开始滑动匀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将物重为10N的木块放进水里,木块有$\frac{1}{5}$体积露出水面.求:
(1)木块的体积是多少m3
(2)木块的密度是多少kg/m3
(3)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时,若木块底面积为100cm2,则木块对桌面的压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一小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如图(a)所示,然后慢慢地把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b)所示.则小石块密度是2.75×103kg/m3;小石块所受的浮力是0.8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灯L 或电阻R 可能出现了故障,闭合电键S 后:

①若灯L 发光,则三电表中一定有示数的是A1、A2表;
②若灯L 不发光,且只有一个电表有示数,则故障是电阻R断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