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9.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在支点左侧20cm刻度处挂3个重均为0.5N的钩码,在支点右侧15cm刻度处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其水平平衡,目的便于测量力臂.要使弹簧测力计示数最小,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N.

分析 (1)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将平衡螺母向较高的一端调节,为了便于测量力臂,使力臂沿杆的方向,应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当力臂最长时,拉力最小,即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动时,读数最小,将已知条件代入便可求出测力计的示数.

解答 解:(1)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2)当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动时,拉力的力臂最长,测力计的示数最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则0.5N×3×20cm=F2×15cm,解得F2=2N.
故答案为:便于测量力臂;2.

点评 此题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考查了有关杠杆的调平,同时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及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蜡烛淸晰的像.
(1)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35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
A.一定是放大的像    B.一定是缩小的像   
C.可能不能成像    D.可能是正立的像 
(2)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凹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近视眼(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
(3)把蜡烛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虛线处.如图乙所示,则烛焰的像C.
   A.会消失    B.亮度变暗      C.没有变化     D.成在光屏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B.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只要将水加热到100℃,水就沸腾
C.水在低于100℃时也可以沸腾
D.水在沸腾时要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男同学说话声音比女同学“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音调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慢的缘故,由此可以推断,男同学的声带比较长(选填“长”或“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教室里讲话时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教室里没有回声(  )
B.百米比赛时,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时开始计时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D.声音能够在任何物体中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升温的特点,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并用秒表记录加热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
6020645
食用油6020668
(1)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可知:该实验过程中,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最后的温度相同,给水加热的时间要长一些,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水的吸热能力比食用油的吸热能力更强.
(3)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等,物质的这种特性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来描述.
(4)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2)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水能流动,受热形成对流,而沙子不能流动,会受热不均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手影
B.
放大镜放大文字
C.
水中的倒影
D.
水面折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所示,铁桶内放些水,烧开后把开口堵住,再浇上冷水,可看到铁桶压扁,其原因是桶内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扁了,同时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
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小. (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①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得出结论;  C、分析归纳;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EADCB.(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