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图14甲是研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图14乙是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设计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

⑵甲实验是通过比较被钢球推动的木块B移动的      的大小,说明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乙实验是通过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远近,推理得出:在理想情况下,运动的物体如果______________,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⑶我们知道物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都能影响物体的动能,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怎样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要控制______不变,先后让不同____________的钢球,在斜面上相同的      处由静止滚下来,比较小车被移动的距离,得出结论。

(1)速度  

(2)距离       不受外力的作用

(3)质量      速度      斜面和水平面      质量        高度

分析: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有关,将小球放在不同位置时,小球从高处落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则不同位置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不同,然后通过物块运行的距离越远速度越大,从而速度越大,动能也就越大。通过乙实验,不断地减小摩擦 ,小车运行的越远,若接触面绝度光滑,即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于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所以需要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各个量和动能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静安区一模)为了研究物体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示数的情况,某小组同学分别利用体积相等的不同圆柱体甲、乙和水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们先将高为0.10米的圆柱体甲挂在测力计下,逐步改变其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读出相应的测力计示数F,并将h和F记录在表一中.他们再用高为0.08米的圆柱体乙重复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为进一步研究F和h的关系,他们计算每一次实验时F的变化量△F,并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一列中.
表一(圆柱体甲,高0.10米)
实验
序号
h
(米)
F
(牛)
△F
(牛)
1 0 22.0 0
2 0.02 20.4 1.6
3 0.05 18.0 4.0
4 0.06 17.2 4.8
5 0.08 15.6 6.4
6 0.10 14.0 8.0
7 0.12 14.0 8.0
表二(圆柱体乙,高0.08米)
实验
序号
h
(米)
F
(牛)
△F
(牛)
8 0 26.0 0
9 0.02 24.0 2.0
10 0.04 22.0 4.0
11 0.06 20.0 6.0
12 0.08 18.0 8.0
13 0.10 18.0 8.0
14 0.12 18.0 8.0
①根据每次实验的记录,分析F和h的关系,可初步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3、4、5与6或8、9、10、11与12
1、2、3、4、5与6或8、9、10、11与12
等数据中F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圆柱体在浸入水的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F随在水中的深度h的增大而减小.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6与7或12、13与14等数据中F和h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测力计的示数F不再随浸入的深度h的增大而变化
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测力计的示数F不再随浸入的深度h的增大而变化

②小红同学分析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变化量△F与h的关系时,发现同样要区分圆柱体是否浸没两种情况来描述结论.她思考后,认为若用圆柱体浸入水中的体积V来替换h,所得出的结论可避免上述问题,则分析△F与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
圆柱体在浸入水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的变化量△F与浸入的体积V成正比
圆柱体在浸入水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的变化量△F与浸入的体积V成正比

当小红分析比较表一、二中△F相等时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不同的圆柱体浸在水中,当
浸入水中的体积相等
浸入水中的体积相等
时,测力计示数变化量△F的大小相等.
③小明同学在分析小红的结论时,提出:“用浸入水中的体积V来替代h”需要满足的条件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V=Sh.那么不规则物体浸入水中,△F与V是否存在同样的关系?随后小明进行实验解决该问题.他设计了表三用以记录相关数据,请你完成表三中空缺的栏目.
表三
实验
序号
物体
V(m3
V(m3
F(N)
F(N)
△F(N)
△F(N)
15
不规则物体丙
不规则物体丙
16
17
18
不规则物体丁
不规则物体丁
19
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静安区二模)为了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同一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把高为0.2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竖直浸没于甲、乙、丙三种液体中进行实验,如图14所示.实验中,他们改变圆柱体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利用仪器测得圆柱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和表三所示.(表中,F1为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为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表一 甲液体(ρ=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h
(米)
F1
(牛)
F2
(牛)
1 0.30 8 24
2 0.45 20 36
3 0.675 38 54
表二 乙液体(ρ=1.0×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h
(米)
F1
(牛)
F2
(牛)
4 0.24 4 24
5 0.36 16 36
6 0.54 34 54
表三 丙液体(ρ=1.2×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h
(米)
F1
(牛)
F2
(牛)
7 0.20 0 24
8 0.30 12 36
9 0.45 30 54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8或2与9
1与8或2与9
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1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力越大.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压力F2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可得,
液体密度与下表面所处深度的乘积相等,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
液体密度与下表面所处深度的乘积相等,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与2、5、8与3、6、9可得,
液体密度与下表面所处深度的乘积越大,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液体密度与下表面所处深度的乘积越大,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④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压力F2与F1的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可得,
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相等,与它所处深度无关
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相等,与它所处深度无关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可得,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越大
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液体密度越大,圆柱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形态各异的弹簧,处处都为我们服务.形形色色的弹簧在不同场合下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1)小华回忆“探究弹簧的伸长跟外力的关系”(装置如图)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钩码质量/g 0 100 200 300 400 500
指针位置/cm 2 4 6 8 10 14
当去掉砝码后,指针指在2.5cm刻度线处
①请指出当时实验中的错误之处
超过了弹簧限度
超过了弹簧限度

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弹性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所受的拉力成
正比
正比

(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做测定浮力的实验,由图中读数可知:

①物体重力为
1.96
1.96
N;②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0.98
0.98
N;
③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为
0.98
0.98
N;
④可获得的实验结论是
物体所受水的浮力等于被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物体所受水的浮力等于被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⑤图中装置还能探究的问题有
浸没在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是否与深度有关
浸没在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是否与深度有关
.(写出一个即可)
(3)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小丽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①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使它在水平桌面上做
匀速直线
匀速直线
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②比较甲、乙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在
接触面粗糙程度
接触面粗糙程度
相同时,
压力
压力
越大,摩擦力越大.
(4)你还知道弹簧的一些其他功能吗?请你举出一个例子.
缓冲功能(各种机动车辆的减震装置)
缓冲功能(各种机动车辆的减震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0年上海市静安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为了研究浸没在液体中的同一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把高为0.2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竖直浸没于甲、乙、丙三种液体中进行实验,如图14所示.实验中,他们改变圆柱体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利用仪器测得圆柱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和表三所示.(表中,F1为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为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表一 甲液体(ρ=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h
(米)
F1
(牛)
F2
(牛)
10.30824
20.452036
30.6753854
表二 乙液体(ρ=1.0×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h
(米)
F1
(牛)
F2
(牛)
40.24424
50.361636
60.543454
表三 丙液体(ρ=1.2×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h
(米)
F1
(牛)
F2
(牛)
70.2024
80.301236
90.453054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1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力越大.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______.
③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压力F2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a)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或2、5、8或3、6、9)可得,______;
(b)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7与2、5、8与3、6、9可得,______.
④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压力F2与F1的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可得,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可得,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