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测得加在某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2V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5A,则这段导体的电阻是4Ω.当电压增加到4V时,导体中的电流强度为1A.

分析 已知导体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即可求出导体的电阻;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电阻的阻值不变,由欧姆定律即可求出当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4时导体中的电流.

解答 解:由I=$\frac{U}{R}$可知,导体的电阻:R=$\frac{U}{I}$=$\frac{2V}{0.5A}$=4Ω;
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导体两端的电压提高为4V时,电阻的阻值不变,仍为4Ω;
此时通过导体的电流:I′=$\frac{U′}{R}$=$\frac{4V}{4Ω}$=1A.
故答案为:4;1.

点评 本题考查电阻、电流的计算,关键是欧姆定律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6库,通过它的电流为0.6安.该导体电阻为25欧,它两端的电压15伏.若将该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10伏,它的电阻为25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崇明岛是祖国的第三大岛,它物产丰富,尤其以优质农副产品享誉岛内外.马铃薯是岛上一种常见农作物,学完了密度、浮力等知识后某初中物理兴趣小组猜测:马铃薯所含淀粉的百分比可能与马铃薯的密度有关,于是找来了一些新鲜的马铃薯进行实验,得到如下表格:
马铃薯的密度(g/cm31.081.101.121.141.17
马铃薯所含淀粉百分比(%)141822.526.530
①根据以上信息,关于马铃薯所含淀粉的百分比与马铃薯密度的关系,可得的初步结论是:马铃薯中淀粉含量越高,密度越大.
②得出结论后,该小组的同学又猜想:可以将马铃薯直接放入水中,通过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最终状态,来判断马铃薯所含淀粉百分比的高低.请简要说明是否可行?不行,因为马铃薯的密度都是大于水的密度,放入水中都是下沉,最终状态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质量是5kg的铁块,温度从400℃升高到600℃,吸收多少热量?[c=0.88×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在16届广州亚运会上,中国跳水运动员全揽10枚跳水金牌.如图为女子一米板吴敏霞的完美下落过程,该过程把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小明和小亮利用图1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

(1)根据他们连接的实验电路可知,电表甲应是电压表.
(2)根据实验电路在图2虚线框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3)进行实际电路连接时,开关必须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图1最左端(“右”或“左”)
(4)在实验中两电表的示数如图3,则读出的电压是2.4V,电流是0.24A,计算出被测电阻R=10Ω
(5)这样得出电阻的阻值不够可靠,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结果,你认为接下去他们的具体操作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多测几组数据,取平均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关于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摩擦力B.摩擦力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
C.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D.摩擦对生产、生活总是不利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小平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他将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图示是他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画出的光路图,他还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
入射角α15°30°45°60°
反射角β15°30°45°60°
折射角γ11°22.1°35.4°40.9°
(1)根据实验现象,可初步得到如下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在水面处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③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向水中时,折射角等于0度.
(2)除上述得到的结论外,你还能初步得到哪些结论?请写出其中一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不同的介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