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淮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照相机、摄像机已经进入了普通家庭,它们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拍摄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________(选填“虚”、“实”)像.若此透镜的焦距为10cm,用此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他将器材放上光具座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解决完所有不利因素后,当物体离透镜15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________(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
凸 实 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放大
分析:(1)摄像机、照相机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其成像情况都是利用了凸透镜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的成像性质.
(2)光屏上得不到烛焰像的情况有三种:①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会成在光屏上的;②成实像,但由于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虽然成的是实像,但光屏上显示不出来;③不成像,当物体位于焦点上,即u=f时,此时不成像,所以光屏上也得不到烛焰的像.
(3)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像的性质.
解答:(1)根据图头巾成像规律及其应用可知,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物体此时距透镜的距离有可能恰好为一倍焦距,此时物体不成像.所以光屏上没有清晰的像.
物体此时距透镜的距离有可能小于一倍焦距,物体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光屏上也不会有清晰的像.
物体此时的距离即使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若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此时光屏上也不会有清晰的像.故有以下三种可能:
①物体距透镜的距离为一倍焦距,物体不成像;
②物体距透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物体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③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3)当物体离透镜15cm时,此时的物距是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凸;实;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放大.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共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①物距与焦距的关系;②成像性质;③像距与焦距的关系;④应用.在这四个方面中,只要告诉了其中的一个方面就可以确定另外的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