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7.下列各图描述了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其中属于吸热的是(  )
A.1、2B.1、3C.2、4D.3、4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 解:
(1)屋檐上的冰凌正在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
(2)铁丝网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B错误;
(3)食品盒中的干冰变小,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正确;
(4)草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判断物态变化,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中考热学知识考查的热点内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8℃B.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15℃
C.锦州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2℃D.人体感到舒适的室温为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min)01234567
温度(℃)90929496989898
(1)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小明忘记记录第六分钟的温度,应补填98.从实验可得出,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由表可知,加热了4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98℃.说明当地大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
(3)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b图是水沸腾前的情况,a图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4)缩短沸腾前的加热时间的方法适当减少水量(写出其中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在我国古代有一幅非常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的前一句包含了许多声学知识,读书声是由于人的声带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它们又通过空气的传播进入我们的耳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
(1)该物质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在BC段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
(4)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
(5)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某打捞公司利用声纳测某艘沉船的位置,在海面上通过声纳向海里发出声音,经0.5秒后,接收到反射的声音.问:这艘沉船离打捞船的距离为多少米?(已知声音在海水的传播速度为1530米/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前,应该配戴凹透镜,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而远视眼正好相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丽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玻璃板中观察到了蜡烛A的像.

(1)蜡烛B与A完全相同,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她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与A的像完全重合(B好像被点燃了),由此得出结论.
(2)小丽同学还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4.6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汽车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性质;如果散热器中装有10kg的水,在温度升高2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8.4×105J;这些热量相当于完全燃烧40g干木材放出的热量.(干木材热值q=1.2×107J/kg,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