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1.某同学用歌曲中的节拍来估测时间,测出中速歌曲的10个节拍用时约8s,他用同样的节拍估测一位同学跑60m所用的时间,正好他打完9个节拍该同学到达终点.则该同学跑完60m的平均速度约为(  )
A.8 m/sB.7.5 m/sC.7.2 m/sD.8.3 m/s

分析 首先根据10个节拍所用的时间,计算出一个节拍所用时间,并计算出9个节拍所用时间,然后用v=$\frac{s}{t}$计算出平均速度.

解答 解:因10个节拍用时为8s,则9个节拍用时t=$\frac{8}{10}$×9s=7.2s,
所以平均速度:v=$\frac{s}{t}$=$\frac{60m}{7.2s}$≈8.3m/s.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能够歌曲的节拍计算出所用的时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画出下列力的图示:
(1)一辆玩具小车受到水平向右的32N的拉力(图甲).
(2)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平行斜面向上的150N的推力(图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为了测定额定电压2.4V小灯泡发光时的电阻,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经过检查发现电路连接处有错误,请在他连错的导线上打“×”,并改正(只能改动一根导线)
(2)小华同学正确连接导线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不偏转,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灯泡短路.
(3)排除故障后,测得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如图乙,则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为10欧,小华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持续测量了几组数据,绘制小灯泡的“U-I”图象正确的是①(填①或②),理由是灯泡的电阻是变化的.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华还想测某未知电阻Rx的阻值,但是身边的电流表突然坏了,于是他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R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请帮他把缺少的步骤补全,并写出Rx的表达式.实验步骤:
①按照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只闭合开关S1,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0
③再闭合开关S2,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
④计算电阻:Rx=$\frac{U-{U}_{0}}{{U}_{0}}$R0(用已知的物理量和测出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据报道:一个30g的鸡蛋从18楼抛下来就可以砸破行人的头骨,从25楼抛下可以使人当场死亡.这是因为从空中下落的鸡蛋具有重力势能,这个鸡蛋的重力势能与高度有关,下落过程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打桩机的重锤从空中下落的过程,是重力势 能转化为动 能的过程.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在下落中的任一位置,重锤的机械能将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问题.
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
      电话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电话是受什么启发吗?是传声筒.让我们去参观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主题展B厅--声音之韵展,观察、研究一下传声筒,直观地去体验传声筒传递声音的过程吧.
装置简介:两个非常粗的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在空中盘成螺旋状,布置在展区的两个不同位置,相距大约十几米长,图1左上角就是其螺旋状的管路之一.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分别为听筒管路和话筒管路,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端口分别是听筒和话筒,如图2所示.就像人打电话一样,用话筒说话,用听筒听声音,如图3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在振动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某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发生振动,并带动周围的质点也发生振动,逐渐向各方向扩展,这就是声波.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如图4所示,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
      声波是一种振动的机械波,它的基本参数是频率 f、波长λ和波速v.通过示波器可观测到可视化波形如图5所示.频率是声源(或某一质点)1秒内来回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而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其单位为秒.显然,f=1/T.频率与人耳主观感觉声音的音调有关.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振幅与声音的强度有关.波长是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是波形图中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这三者的关系是v=λf.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Hz,称为音频波.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振动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与声波相似,但在人类不引起声音感觉.声速亦称音速,是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速度,它和介质的性质与状态(如温度)等因素有关.在空气中声速为334.8m/s(22℃时),水中声速为1440m/s,在钢铁中声速为5000m/s.
    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波,但因为声波的能量随扩展的距离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一旦声源远离接受者就无法准确获得信息.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已有“电话”一词,用来指用线串成的话筒(以线串起杯子).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声音信号的传递借助电磁波传送.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不但传播速度快,而且频率范围广,但它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手机这种移动通信工具,它兼具发射和接收这两种功能,在同步地球卫星的协助下能使通信范围几乎覆盖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声筒”的展示项目,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空气产生震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以下应用或工具利用“传声筒”原理的是A
A.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
B.水杯琴
C.天坛回音壁
D.超声波医学检查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潜入水中的潜艇通信使用电磁波
(4)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
A.波速变大,频率增大
B.波速变小,频率不变
C.波速变大,波长变长
D.波速变小,波长变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②“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③“两岸猿声啼不住”--猿的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④“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5s行驶100m.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的速度.
(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小琪做了一系列实验(实验装置及相关数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物体A在②中所受的浮力大小为1.5N;
(2)物体A在③中所受的浮力大小为1.8N;
(3)对比实验①、②、③可得出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4)在图③中,若物体A.完全浸没到盐水后,继续向下移动,则烧杯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会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