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4.有一只灯泡标有“220V 25W”的字样,将它并联在220伏的电路中,灯泡才能正常发光,此时灯泡每秒钟消耗的电能为40焦.

分析 家庭电路中各个用电器是相互并联的;从灯泡的铭牌上可以看出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公式W=Pt可求消耗的电能;

解答 解:这只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V,并联在电路中;它正常发光1秒钟消耗电能W=Pt=40W×1s=40J.
故答案为:220;40.

点评 本题考查额定电压、消耗电能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例: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各方向上的压强都相等、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至少写出两点).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如图所示仪器叫U型管压强计,用来测量液体的压强.当它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大于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B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装置密封性不好或漏气.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液体的深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判断某物体是运动的或是静止的,必须选另一物体作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一盏标有“220V-60W”的白炽灯泡,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求:(1)灯丝的电阻多大?
(2)正常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多大?
(3)若该灯在 200V 的电压下工作,则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事例中,不是应用弹力工作的是(  )
A.撑杆跳高B.机械钟表
C.玩具弹簧枪射击子弹D.守门员用力扑住射向球门的足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关于压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压力的方向一定垂直于支持物体的表面
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C.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D.压力的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所示,一根细绳绕过定滑轮,一端系着重物G,手执另一端分别沿不同方向用力F1和F2匀速拉起重物时,两力的大小关系是F1等于F2.(选填“大于”或“小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这是小明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利用这个装置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是v=$\frac{s}{t}$,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斜面长度和运动时间.
(2)确定计时的电子表后,为了方便时间测量,你在实验中又选择的器材是金属片,为了减小时间测量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你的做法是减缓斜面倾斜程度.
(3)如图,若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0.12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小明认为,测出小车t时间内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s,也可以计算其平均速度.请对小明实验方案的不足作出评估路程不容易准确测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在做“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时,需要在电阻相同的条件下,比较通过不同导线的电流.下表是给出的几种不同的导线.
导线代号ABCDEFG
材料锰铜镍铬锰铜锰铜镍铬
长度(m)1.00.51.51.01.21.50.5
横截面积(mm)23.20.81.20.81.21.21.2
①为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是否有关,应在表中选用C、F两根导线.
②为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是否有关,应在表中选用C、G两根导线.
③为研究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是否有关,应在表中选用A、D两根导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