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轮胎的外表面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摩擦;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具有______,还会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木是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期末复习题 题型:单选题
在做测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减小时,小灯泡的电阻也可能随之减小,这是因为
A.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关
B. 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式:R=U/I,或知:电流一定时,电阻与电压成正比
C. 当电压减小时,小灯泡的亮度变暗,温度变低,所以电阻变小
D. 以上都不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认识运动”知识达标练习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B. 摩托车上的热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是做功冲程
C. 阳光射入房间内看到尘土飞扬,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 用锯条锯木头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 力与运动》质量检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______(填“翻转”或“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A.小卡片容易扭转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______(填“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 力与运动》质量检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一根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个小球,把它们套在粗糙的水平杆上,a点是压缩弹簧后小球静止释放的位置,b点是弹簧原长时小球的位置,c点是小球到达最右端的位置.则小球由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速度最大的位置是______(选填“a”、“b”或“ab之间”).小球、弹簧组成的系统装置机械能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守恒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 力与运动》质量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于静止在地面上的讲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讲台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讲台的重力,所以它们是一对平衡力
B. 用力推讲台,讲台不动,是因为推力小于讲台受到的阻力
C. 如果讲台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将仍然保持静止
D. 讲台是静止的,因此它没有惯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 题型:计算题
校组织春游,他们来到了一个山谷里,一个物理老师站在山谷叫中间的位置叫了一声2s后,他听到了第一次回声,5s后他听到了第二次回声,求他离山谷两边的距离.(v声=340m/s)(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14章 电磁现象》知识过关检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冬冬将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铜线)绕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铁钉上,制成了简易电磁铁甲和乙,按如图连接好电路,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请你结合该实验中的具体情况,完成下面的内容.
(1)滑片P向A端移动时,甲的磁性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流过电磁铁甲的电流________ 电磁铁乙的电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电磁铁甲、乙磁性强弱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