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小明用150N的水平推力,推重木块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则木块所受摩擦力为150N,当用200N的水平推力推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150N.

分析 由于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利用可以求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根据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可以确定当用200N的推力推动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

解答 解:当用150N的力匀速推动木块时,在水平方向上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150N;
当推力增大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150N.
故答案为:(1)150;(2)150.

点评 但此题若改为,用150N的推力推木块,木块没动;再用200N去推木块,木块仍然不动,问前后两种情况,木块其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多少?
此时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静摩擦力随着推力的变化而变化.分析时可以从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入手,即摩擦力始终等于推力,根据推力可以确定摩擦力的大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小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第一、二、三组之间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材料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底面积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显著. 
(3)请分析比较实际实验序号1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材料一定时,高度越高,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第一组材料高度底面积第二组材料高度底面积第三组材料高度底面积
120cm10cm2420cm10cm2710cm10cm2
220cm20cm2520cm20cm2810cm20cm2
320cm30cm2620cm30cm2910cm30c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手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D.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来矫正视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矿泉水瓶盖都制成凹凸不平的条纹,这是为了使接触面粗糙些,从而使摩擦力增大,方便打开;要使自行车立即停住,应紧握刹车,这是用增大压力方法来增大摩擦;较大的旅行箱和家用沙发的下面往往装有轮子,这样移动起来比较省力,原因是同等情况下,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请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枚药片的质量约是0.5g
(2)一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
(3)5mL=5×10-6m3           
(4)5g/cm3=5×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为了让体温计玻璃管中的水银退回玻璃泡里去,需要用手捏着温度计的上部往下甩,在手突然停止运动时,玻璃管内的水银由于惯性,仍要运动,从而能使水银退回玻璃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滚摆从图中位置1由静止释放,下降经过位置2,再上升到达最高点3,这三个位置:重力势能最大的位置是1,(填写位置序号)整个过程中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而这部分能量不能自动转化为机械能,因为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2012年10月2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1 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它标志着我国卫星导航工程又取得了重大进展.卫星和地面终端机之间通讯用的是(  )
A.红外线B.超声波C.次声波D.微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体重相同的小红和小莲从一楼爬到五楼,她们同时出发,小红先到,小莲后到,此过程中(  )
A.小红做功多B.小莲做功多C.小红的功率大D.小莲的功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