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在一次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由两节新干电池串联组成,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小灯泡额定功率约为0.6W).小刚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

(1)同组的小明发现该电路连接存在问题,如果闭合图甲所示电路的开关,则电压表的示数约为3V,电流表的示数约为0A.
(2)小明主张拆了以后重新连接,可是时间来不及了,小刚在图甲电路中只改变了某根导线一端的接点位置,而后电路就能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了.请在需要改动的导线上打“×”,并画出正确的接线.
(3)待改接好电路后,小刚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乙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75W,该图象不是直线,主要原因是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4)小明想通过实验来比较灯泡“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一半时的电功率P1”和“实际电流是额定电流一半时的电功率P2”的大小,但小明的同学没有通过实验也比较出了它们的大小,P1应大于P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实验过程中,小明这组的电流表烧坏,老师另给了一只电阻箱,他利用电阻箱和余下部分器材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也测出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明的实验方法如下:
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②只闭合开关S1、S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③断开S3,闭合S2,调节电阻箱,达到步骤②中同样的效果,读出相应的数值.
④根据有关公式,计算出灯泡的额定功率P=$\frac{{(2.5V)}^{2}}{R}$.

分析 (1)根据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分析;
(2)电压表应并联在灯的两端,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3)从图乙中读出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对应的电流值,然后根据P=UI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根据图象中电压为一半时的电流和电流为一半时的电压的大小,利用公式P=UI判定实际功率的大小.
(5)将灯与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首先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灯的额定电压2.5V,灯正常发光;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要测灯的额定功率,根据P=$\frac{{U}^{2}}{R}$,求出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大小即可,为求出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大小,根据等效替代法,再将电阻箱与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通过调节电阻箱旋钮,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则此时电阻箱连入电路的阻值R即为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大小.

解答 解:(1)由图可知,电流表与灯泡并联了,故灯泡被短路,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此时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电源由两节干电池组成,则电压表所示为3V;此时电路相当于断路,故电流表的示数为0A;
(2)电压表应并联在灯的两端,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将灯泡与滑动变阻器相连的导线去掉,并改接在电源负极,如下图所示.

(3)根据图乙可知,当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0.3A,
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3A=0.75W.
因为灯丝的电阻与温度有关,所以灯泡的I-U图象为曲线.
(4)灯泡的I-U图象,如图所示:

灯泡的实际电压为其额定电压一半时,如图中红线所示,
灯泡的实际电流等于额定电流一半时,如图中绿线所示,
比较可知,灯泡的实际电压为其额定电压一半时,其电压与电流的乘积较大,即P1>P2
(5)在上面分析的基础上,实验方案如下:
①闭合开关S1,S3,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③断开S3,闭合S2,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的示数仍然为2.5V,读出电阻箱连入电路的阻值R,此时电阻箱的阻值R与灯泡的电阻是相等的;
④灯泡正常发光时,其两端的电压为2.5V,灯泡的电阻与电阻箱的阻值R相同,
则小灯泡额定功率的表达式为:P=$\frac{{(2.5V)}^{2}}{R}$.
故答案为:(1)3;0;(2)如上图所示;(3)0.75;灯丝电阻受温度的影响;(4)大于;(5)②电压表示数为2.5V;③电阻箱;P=$\frac{{(2.5V)}^{2}}{R}$.

点评 本题考查了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涉及电路故障的判断、电压表的读数、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及额定功率的计算,同时还考查了学生对图象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本实验需要注意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不是力,所以我们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并且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所示为研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最后温度/℃
6020645
食用油6020668
(1)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2)实验表明,水(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
(3)水从温度20℃加热到45℃的过程中,它的内能增大了6300 J,这是采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如图所示,GMR是巨磁电阻,它的阻值随电磁铁磁性的增强而减少.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开关S1闭合,滑片移到某一位置,电磁铁右端为S极
B.开关S1闭合,滑片向左移动,电磁铁磁性增强
C.开关S1和S2同时闭合,滑片向左移动,GMR的电阻变大
D.开关S1和S2同时闭合,滑片向左移动,指示灯变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已知天然气的热值为4.0×107J/m3,完全燃烧2.1m3的天然气可以获得8.4×107J的热量,不计热量损失,这些热量可以使5×105g的水,温度升高40℃.[c=4.2×103J/(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为非晶体
B.在第5min时物质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
C.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15min
D.80℃时该物质可能还没开始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如图将装有水的小瓶瓶口向下,使其漂浮在大塑料瓶的水面上,将大塑料瓶密封后,就制成了“浮沉子”.制作时,在小瓶中放入的水要适量,水过少了,会导致不能在水中下沉.用力挤压大瓶的侧壁,小瓶下沉,最终小瓶悬浮在液体中.小瓶下沉过程中,水对小瓶瓶口的压强变大(变大/变小/不变),小瓶(包括小瓶中的水)所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三组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物体、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盐水)、铁架台,分别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第一组]: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比较实验步骤①、②、③的数据可以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有关;
(2)比较实验步骤③、④的数据可以得出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 有关;
[第二组]: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3)按照如图所示的实验顺序,会使得排开水的重力 (选填“物体所受浮力”、“排开水的重力”)测量错误,并且测量结果会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
(4)如果第二组实验步骤正确能得到的结论是F=G (填F与G的关系)
[第三组]:探究浮力大小是否与液体多少有关;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5)步骤②中将物体浸入水中;然后减少容器中水量,使得水面的下降,如步骤③所示.步骤③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是1 N.同学根据实验数据,认为浮力变小的原因是由于烧杯中的水变少了,你认为他的结论是错误 (选填“正确”、“错误”)的,理由是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与容器中水的多少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学校在运动会上要举行拔河比赛.某班级组队时,同学们陷入了不同意见之中.请你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帮体育委员解决问题.

(1)探究真知: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同学们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实验中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出拉力与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2)分析总结:实验现象说明,在拔河比赛中可以通过增大(填“增大”或“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增大压力来增大人与地面的摩擦力,使班级贏得比赛.
(3)科学决策:组队时,在班上选体重大(填“大”或“小”)的同学参加比赛.同时在比赛时脚穿图2中甲(填“甲”“乙”或“丙”)种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