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5.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增大入射角i会观察到反射角r变大(变大/变小/不变),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不能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三线共面.
(2)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 (1)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为验证这个结论,可以将纸板沿法线方向向前或向后折.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2)知道光路是可逆的,若沿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反射光线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解答 解:(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增大入射角i会观察到反射角r也随之增大;
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向前或向后折,是为了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此时在纸板B上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三线共面.
(2)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当光贴着纸板B沿F0射到O点,光将沿OE方向射出.
故答案为:(1)变大;不能;三线共面;(2)可逆.

点评 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同时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时考查了光路的可逆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的是光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其中反射角是(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电热杯中有甲、乙两根电热丝,只将甲电热丝接到电源上时,烧开一杯水需要的时间为t1;只将乙电热丝接到电源上时,烧开同样的一杯水需需要的时间为t2.若R>R,则 t1>t2则(填“>”、“<”或“=”).证明若将甲、乙并联起来接到电源上时,烧开同样的一杯水需要的时间为$\frac{{t}_{1}•{t}_{2}}{{t}_{1}+{t}_{2}}$(设电源电压不变,不计热量损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图丙,模拟近视眼的是图乙.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小的是
乙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
运动,其边缘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中间厚度小于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你认为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正常人的心跳约为30次/分钟B.人的大拇指指甲宽约为1dm
C.人的正常步行速度约是1.2m/sD.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是1×104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1)如图甲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2)在图乙中画出光线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O为光心,F为焦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如图所示是伽利略制成的第一个空气温度计的示意图,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中的水柱将降低(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2014年4月4日上午浙江奉化市锦屏街道居敬小区一幢五层居民楼房西侧房屋发生坍塌,救护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抢救伤员,所采取的措施和用到的器材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听诊器可以改变伤员的心跳和呼吸声的音调
B.生命探测仪利用了红外线可以灭菌的特点
C.夹取消毒棉擦伤口的镊子是费力杠杆,虽然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D.用针筒抽取药液时,药液因受到针筒的吸引力作用而进入针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有两个玻璃制成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小明同学想知道它们焦距的大小关系,若身边没有刻度尺,请你同他一道设计出一种粗略判断凸透镜焦距大小的方法.
(1)简述实验的步骤.
(2)若用作望远镜的目镜、物镜,则应将焦距小的作目镜,将焦距大的作物镜.(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