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物理 > 题目详情
5.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乙球从始位置到末位置的运动时间是0.06秒,甲球可看作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 根据题意,首先要明确,每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0.02秒,根据间隔的段数可以确定运动时间的长短;
利用相邻两点之间的长度可以确定其通过的路程,由于时间相等,根据公式:v=$\frac{s}{t}$可以确定小球速度的变化.

解答 解:在甲图中,包括了5个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为0.02秒,即甲运动了0.1秒;乙图只有3个时间间隔,乙运动的时间为0.06秒;
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仍然相等,所以甲小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由乙图所示的两点之间的长度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所以乙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0.06;甲.

点评 通过频闪照片可以获得以下两个信息:频闪照片中相邻的两个照片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两个相邻的照片之间的长度是运动物体在一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体重是50 kg的小明估测出自己的一只脚的底面积为200 cm2,则其正常行走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为2.45×104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小明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所用的器材有两节旧干电池串联成的电池组,阻值为0~20Ω的滑动变阻器R,待测电阻Rx及如图甲所示的其他器材.

(1)经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小明调节滑动变阻器进行了多次测量.当小明将滑动变阻器调节到接入电路的阻值等于零时,对应的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该待测电阻Rx=12Ω
(2)细心的小明发现,滑动变阻器滑到接入电路的阻值等于零时,待测电阻两端电压达不到两节新干电池串联后的总电压.小明请教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干电池的内部都是存在电阻的,简称内阻,干电池用久后内阻会变大.干电池可以看成是一个电压稳定的电源与一个内阻串联而成.小明想测出本实验电源的内阻和电压,于是向老师要来一只5Ω的定值电阻替换掉甲图中的Rx,闭合开关,仍将滑动变阻器调节到接入电路的阻值等于零,测出此时电流为0.40A,结合上一步的测量值.可算出本实验干电池组的内阻为2Ω.
(3)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示数为零,则故障可能是电阻Rx断路.
(4)有同学设计了下列两种测量方案测量未知电阻阻值,方案中定值电阻R0阻值已知.

①方案一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如果电压表V1和V2的读数分别为U1和U2,则电阻Rx的阻值表达式为Rx=$\frac{{U}_{2}}{{U}_{1}}$×R0
②方案二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如果电流表A1和A2的读数分别为I1和I2,则电阻Rx的阻值表达式为Rx=$\frac{{{I}_{2}R}_{0}}{{I}_{1}{-I}_{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3.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s,紧接着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30s.求:
(1)该汽车在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固定斜面倾角为θ整个斜面分为AB、BC段,且2AB=BC,小物块P(可视为质点)与AB、BC两段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已知P由静止开始从A点释放,恰好能滑动到C点而停下,那么θ、μ1、μ2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A.tanθ=2μ12B.tanθ=2μ21C.tanθ=$\frac{2{μ}_{1}+{μ}_{2}}{3}$D.tanθ=$\frac{{μ}_{1}+2{μ}_{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某同学很想探究一下并联电路中各电灯之间的电压关系,请帮他完成探究过程:
(1)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之间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你的猜想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3)设计实验: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画上电压表,分别测出L1、L2以及电源两端的电压.
(4)如果要在表格中记录所测的电压值(测两次),请你补充完成下表所缺项的设计.
L1两端电压U1
第1次测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完成下列两小题
(1)如图所示,根据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进行解释.

①说明分子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②说明分子间分子间存在引力;
③说明分子间分子间存在空隙.
(2)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
①用放大镜观察素描炭笔的笔迹,观察到微小的颗粒;麦粒碾成面粉,面粉揉成面团…大量类似事实,为我们想象物质的结构模型提供了依据,终于认识到: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向冷、热不同的清水中各滴一滴墨水,观察到墨水扩散的快慢不一样…大量类似现象使我们推想到: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②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
示例:A.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推理性结论: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推理依据: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
B.猜想: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推理性结论:质量越大物体内能越大.
推理依据:物体质量越大,分子数目越多,所有分子动能、势能的总和就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如图a,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N点.图b是小磊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近视(填“近视”或“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选用的镜片是凹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
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物体只要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